人工智能技術湧現,滲透各行各業,背後多以大量數據為推手,而拓展人工智能的應用和培養數據科學人才,正是澳門大學科技學院電腦及資訊科學系副教授楊丁奇等專家的目標。
無盡創新前景
楊教授說:「人工智能近年突破不斷,包括自動駕駛車輛進一步發展和蛋白質折疊預測系統出現,但最受公眾關注的,莫過於ChatGPT等大型語言模型。」
 
楊教授是大數據專家,其中一項課題是研究構建知識圖譜,使之更精確地儲存複雜的知識,從而準確地預測和推理。他也致力開發圖神經網絡模型,用來分析複雜的圖數據。
過去數年,不少人士修讀澳大的理學碩士學位(數據科學)課程中的「人工智能應用」專業範疇。該專業範疇由協同創新研究院與科技學院合辦,涵蓋計算機視覺、自然語言處理、網絡挖掘、大數據分析及深度學習等。
 
楊教授是該專業範疇的課程統籌人。他說,很多學生都運用人工智能作有趣而實用的嘗試,2022年就有學生用深度學習模型分析星雲圖像,識別星雲的生命週期。目前他有兩名學生運用大型語言模型,驗證知識圖譜中資訊的可信度。
 
此外,在楊教授指導下,一名數據科學碩士課程學生和一名計算機科學碩士課程學生開發了一個系統,通過分析一個有多座公共設施的區域內連接無線網絡的移動裝置的時間和位置,預測該區域的每日人流動態。該系統近來更增添新功能,能推導突發情境(如部分入口封鎖或火災)時的人流,成果獲知名學術期刊刊登。
培育數據科學思維
楊教授說,一些學生畢業後擔任數據科學家、數據工程師或人工智能課程導師,也有不少修讀博士課程,他們不僅精通程式語言和人工智能技術,而且具備出色的分析思維能力。「我們的畢業生面對不同領域的問題時,都能識別所需的數據,確立想取得的結果,然後選用合適的機器學習模型將兩者連接起來。這就是數據科學家的思考方式。」
文 / 葉浩男
圖 / 何杰平
來源:《澳大新語》第2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