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博鰲亞洲論壇創新與知識產權保護會議”於7月12至13日以線上和線下結合的形式舉行。在全體大會上,澳門大學校長宋永華以“對科技創新和知識產權生態體系建設的幾點思考”為題在線發表演講,向眾多國際政商學界嘉賓分享見解和澳大在有關方面的經驗。

 

是次全體大會主題為“全球科技創新與知識產權制度建設”,聚焦全球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建設,助力科技創新和知識經濟發展,超過200名來自各地的嘉賓與會,當中包括全國政協副主席何厚鏵 、博鰲亞洲論壇秘書長李保東、世界知識產權組織負責人、國家知識產權局負責人等。

 

有關宋永華於全體大會上的發言,可閱讀全文如下:

 

2022年博鰲亞洲論壇創新與知識產權保護會議的主題是“全球科技創新與知識產權制度建設”,凸顯科技創新和知識產權在知識型經濟形態中作為核心要素的重要性,以及兩者之間互為依存的高度關聯性。本人從事高等教育和科研工作30年,從一線的研究人員、發明者和教員,到曾經的創業者,到目前主要從事高教管理,工作主線圍繞科技創新和培育人才。借今天的機會,很高興和大家分享關於建設科技強國目標下科技創新與知識產權制度方面的一些思考。

 

從社會發展的宏觀層面來看,世界早已不可逆轉地進入以科學和技術引領經濟力量提升的知識型社會。在21世紀的今天,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以人工智能、大數據、基因編輯、先進材料、航天和深海技術、綠色低碳等為代表。值得關注的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顛覆性技術的突破,多數將產生於多學科的交叉演進和相互推動和整合中,這將驅動研究範式的變革。如何以系統工程的思維模式去推動有效獲取科技創新的研究範式的變革,我認為對科技創新的成敗舉足輕重。澳大這幾年做了一些嘗試,在科研方面採取突出特色、發揮優勢、構建高峰和加強合作的方針,提出“P.I.C.K.”策略(P-Problem orientation以問題為導向、I-Interdisciplinary interaction跨學科合作、C-Collaborative innovation協同創新、K-Knowledge translation知識轉移)。澳大在傳統的大學架構的基礎上,建立了「4個3」戰略研究佈局,以依托三間國家重點實驗室(集成電路、中醫藥和智慧城市物聯網) 開展國家所需的科技創新,重點建設三個前沿科學的研究方向(腫瘤精準醫療、先進材料和區域海洋),進而圍繞三個跨學科交叉領域(認知與腦科學、人工智能與機器人、數據科學)構建交叉融合平台,再延申到三個人文社科 研究平台(澳門研究中心、亞太經濟與管理研究所、人文社科高等研究院)。這個研究佈局旨在打破學科壁壘,促進跨學科合作,聚焦世界尖端學術問題的同時著眼於澳門和國家的重大需求,結合自身優勢,切實推動區域經濟形成以創新引領發展的新局面。

 

從國家層面的科技競爭來看,知識產權已成為國際競爭力的核心要素。中國在以知識產權保護作為核心內容的頂層設計和法律制度方面,已於2021年印發《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綱要(2021—2035年)》和《“十四五”國家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規劃》,同時,商標法、專利法、著作權法新一輪修改完成。在我們從建設知識產權大國轉移到建設知識產權強國的過程中,有幾點值得思考。第一是,以知識產權最重要的保護形式—專利為例,其特徵是保護特定範圍內的發明和其相關細節,但真正實現面向市場的最終的製成品往往包含很多專利。如何形成真正意義的專利技術壁壘,需要專利群和專利保護策略,要做到這一點很不容易,尤其對中小企而言。如何佈局前瞻性科研的同時部署關鍵核心技術知識產權保護的戰略,達至協助中小型企業共同創新發展、形成產業集群的目標,不僅須要有對所相關技術領域的把控,也須要有對可能的產業和相關市場及競爭的全面分析。系統培育這樣的能力是建設知識產權生態的關鍵之一。 

 

第二是,科技創新催生可保護的知識產權,其產生的速度必然加快,但知識產權核心是一種商業和法律工具。在智力成果以法律形式確認其產權擁有權並受到法律保護後,企業須要通過知識產權資產的有效管理、價值提取、應用的匹配、形成或融入標準、維權等商業化運營來實現知識產權的價值。所以,知識產權有效營運是知識產權生態中另一重要關鍵。善用知識產權可保持新產品、新技術、新設計的競爭優勢,以擊敗競爭對手而獲得更多的利潤,和或佔取更大的市場。同時知識產權有效營運可成為創造高價值就業機會、吸引投資、支持商業競爭力和實現區域經濟增長與發展的有力工具。然而,知識產權資產的營運需要有具備商務、技術、法務等不同領域知識的複合型人才,這方面目前是我國的短板,如何系統培養這方面的人才是當務之急。

 

第三是,溯本求源,科技創新的根本是科學和技術層面的開疆拓土。科學有其普適性、共同性,雖然未必即時看到應用,但隨著技術層面的深入研究,並以解決問題為目標,就能彰顯科學的適用性,也只有在這樣一步一步的推進下,科技創新才有源頭活水。所以在推動利用知識產生經濟效益、創造新價值和新財富過程中,須清晰認識到科學和技術層面的基礎研究依然是知識型經濟社會的基石。

 

 澳大經過40年的發展,已積累了一批不乏具有市場應用前景的先進技術。在知識產權管理與保護的政策體系框架方面,已製定了完善的保護知識產權的規範,包括《澳門大學知識產權管理規章》及細化的《澳門大學知識產權管理規條》。對高質量科研成果產出,進行有效保護和延伸。學校專利的數量和質量快速增長。目前已有多項專利通過澳大創科有限公司(UMTec)許可於商業公司。澳大於2017年成立創新創業中心,旨在培養創新型人才,營造有利於“創新思維、創新能力、創新創業”的環境。中心在2019年獲國家科技部火炬中心批准成為國家眾創空間。經過幾年的努力,中心已孵化了超過40間初創公司。澳大於2019年在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立了珠海澳大科技研究院,為大學在內地尤其是大灣區的產學研合作提供強而有力的實體支撐。至今,澳大珠研院承接包括國家、省、市級科研項目超過100項,商業合作項目超過50項。

 

展望未來,面向全球科技創新與知識產權保護發展的戰略需求,澳門大學將竭盡所能,創造更多科研成果並推動成果轉化,助力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助力推動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

 

新聞來源:傳訊部
媒體聯繫:
澳門大學傳訊部
李巧雲電話:(853) 88228004
鄭家宜電話:(853) 88228009
電郵:prs.media@um.edu.m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