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大學今(20)日舉行“大學講壇"講座,由港珠澳大橋管理局總工程師蘇權科以“港珠澳大橋的建造技術"為題發表演說,吸引眾多澳大師生高中教師及公眾參與。

講座上,蘇權科從大橋的總體規劃、島隧工程、橋樑工程、人工智能建設及管理四方面,講解大橋的興建始末、工程特色,以及建設過程中遇到的挑戰和取得的各類重大技術成果。大橋自2003年開始籌劃,至2018年10月通車,總投資超過人民幣一千億元。大橋總長約55公里,是目前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包括六大塊建設,當中單是海中主體工程便全長30公里,由三地共建共管;其他建設項目計有香港接線、香港口岸、珠海接線珠澳口岸及澳門接線。

蘇權科表示,港珠澳大橋無論是工程規模還是建設難度在國際上均是最大的。他舉了兩個例子:一是由於伶仃洋的弱潮水動力環境,因此人工島的長度須盡量縮短,並要將橋樑的承台埋在海床面以下,難度為國內外罕見;二是考慮到珠江口出海航道的重要性,對沉管隧道的建造有一定的要求,因此大橋的海底沉管隧道為目前世界上長度最長、軟基最厚、埋深最深、體量最大的沉管隧道。而修建深埋沉管隧道在國際上是一大難題,帶來了一系列的難度和挑戰。然而工程隊伍以不少創新的方法將挑戰一一克服,諸如運用離岸人工島、半剛性管節結構設計、工廠化沉管預製、全預製墩台製造與安裝、人工智能建設及管理等。而蘇權科力主推行的“需求引導設計”,以及“大型化、標準化、工廠化、裝配化”等設計施工理念也已經成為業內共識,並獲廣泛應用。

講座上,參加者對這項曾被英國《衛報》評為“新世紀七大工程奇跡”之一的港珠澳大橋深感興趣,在問答交流環節紛紛提問,與講者交流互動,氣氛熱烈。

新聞來源:校長辦公室

媒體聯繫:澳門大學傳訊部李巧雲 電話:(853) 88228004余偉業 電話:(853) 88224322電郵:prs.media@um.edu.mo

澳門大學網頁:www.um.edu.m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