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響應聯合國的長遠目標:將全球無法使用“改善的衛生設施”的人口减少一半,澳門大學呂志和書院師生一行12人遠赴越南偏遠農村協助建設“生態廁所",幫助越南村民改善生活環境,並向當地村民提供義工服務。

導師褚彩霞博士介紹,越南Phong Thanh村的村民生活貧困,家裡大多沒有廁所,直接在河邊方便對當地環境造成了嚴重的衛生隱患。他指世界衛生組織以及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一項研究中發現,2010年每日有約2195名兒童死於腹瀉,大都是因為不安全的食水和衛生設施不足導致,故動員學生前往偏遠地區,學習善用當地各種資源,建設具污物自淨功能的生態廁所。

參與學生張穎嵐表示,對於一位甚少從事體力勞動的人來說,這是畢生難忘的學習。在36°C高溫下帶上手套和口罩,第一次嘗試搬磚、攪拌水泥、運沙子、刷牆和砌磚,看似容易,但實際上很講求技巧,幸好有兩位建築老師從旁指導。另一位參與學生陳午陽說,旅程讓他重新認識人與大自然如何共處,在沒有任何電子設備、冷氣、沒有床、沒有洗澡設備的簡易居住環境下挑戰了自己的適應力,並從中鍛煉了團隊合作能力、領導力、表達與溝通能力,身心得到了不一樣的鍛煉。

澳大師生與當地村民樂見當地首間“生態廁所"在彼此的辛勞下建成,當中的期盼與喜悅難以言傳,也期望今後築建更多生態廁所,改善當地的衛生狀況。此外,澳大師生也探訪了不同農戶、進行義教,以及嘗試農業活動等。


新聞來源:呂志和書院

媒體聯繫:

澳門大學傳訊部

李巧雲 電話:(853) 88228004

霍雅芝 電話:(853) 88228006

電郵:prs.media@um.edu.mo

澳門大學網頁:www.umac.m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