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發展日新月異,澳門大學學生近年較多選擇到內地實習,拓展專業視野。在數字化時代下,內地媒體嶄新的運營模式,吸引了不少傳播系學生的實習興趣。今期《澳大人》採訪四名從內地媒體實習歸來的學生,他們分享了在《人民日報》、鳳凰網、長江日報報業集團、《中國工人》、及《北方新報》實踐所學的故事。
認識內地媒體環境
澳大在教學上注重理論與實踐結合,並鼓勵學生到不同機構實踐所學。隨著數字化時代的到來,愈來愈多的企業把業務轉型升級,尤其是內地媒體,把數字技術融合於大眾傳播中。因此,近年有不少傳播系學生選擇到內地實習,親身體驗新媒體的工作環境,為日後發展做好準備。
「能來到這裡,就意味著有獨立報導新聞的能力。」這句話是李欣蔚在《人民日報》湖北分社實習第一天導師對她的囑咐,當刻就打消了她想「摸魚」的念頭。她說:「在數字化時代下,內地媒體競爭激烈,即使是實習生也要馬上投入狀態,不能拖前輩的後腿。」
李欣蔚是傳播系四年級、何鴻燊東亞書院學生,她通過澳大校園記者計劃,累積了一些新聞寫作的經驗,而當走進內地政府新聞發佈會,向現場官員發問,這就跟在校園裡面採訪,難度是截然不同的。
「在大學裡面,有老師的包融和指導,自己就好像身處溫室,而當要獨自面對社會議題,追上其他新聞行家的步伐,這就需要從每次採訪的實戰經驗中學習,也是課本上難以傳授的。隨著互聯網的普及,新聞媒體更加任重道遠,要時刻傳達大眾的聲音。」
在短短的三個月裡,李欣蔚從跟在報館前輩後面做筆記的小尾巴,變成了能夠獨立跟進報導的記者,並發表了十多篇文章。「我寫過關於湖北民俗風情、歷史名人故事、地方文化傳承等主題的文章,學習把湖北承載的文化抽絲剝繭,同時還瞭解到內地媒體的運作模式。因此,這是一次彌足珍貴的經驗。」
鍛煉新聞專業素養
對於修讀新聞及公共傳播的學生,向優秀的新聞團隊取經,無欵是提高自身專業素養的機會。「做記者要具備三個要素:鐵腳、馬眼、神仙肚。」即要能跑、眼觀六路、能捱餓,具備刻苦耐勞的精神,這是張方博在長江日報報業集團實習時的一些體會。
張方博是傳播系三年級、何鴻燊東亞書院學生。實習期間,他透過報館接觸到各式各樣的人,也從報館導師身上感受到記者的滿腔熱誠。「每一篇報導都見證著城市生活的節奏,無論大小事,我們也要用心感受,並將受訪人物的日常與整座城市連結起來。」
最令張方博印象深刻的,是採訪武漢渡江節的運動員,因為這不僅需要腦力,更考驗體力。渡江節是武漢每年夏天都組織的橫渡長江環節,考慮到封路安排,他當天五點半就起床,未到七點已到岸邊物色受訪對象。
「我採訪到專程從山西到武漢實現渡江心願的女生,也訪談了一位年僅二十便已連續參加四屆渡江節的男生。他與家人視渡江節為家庭節日,兒子在渡江,父母則在岸上打氣,其樂融融。」
如今,內地媒體透過多個數字平台,實現全天候的新聞傳播,長江日報也不例外。因此,張方博要馬不停蹄,在完成採訪後立即現場寫稿,務求在選手渡江前一刻完稿,並在報館的社交媒體上實時發佈新聞。
「幸好在澳大的新聞寫作課上常有限時寫作訓練,讓我熟悉趕稿的節奏,最終還是完成挑戰。這次實習也鍛煉了我的報導技能和新聞素養。」
提前培養職業適應力
實習是一個發展職場技能的平台,學生可從中學習與同事溝通、時間管理、解決問題、承擔責任等,這些對日後投身不同行業至關重要。張以馨是傳播系三年級、鄭裕彤書院學生,也透過澳大校園記者計劃,累積了一定的採訪和報導經驗。當她到《中國工人》雜誌社實習時,她意識到傳媒的工作不只是採訪、寫稿這麼輕鬆,她第一項任務竟然卡在邀約受訪者上。
「我接到的第一份任務,就是採訪一位大人物,她是一家北京百年老字號食店的負責人,也是一項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人。可是,她很繁忙,我多次電話聯繫不上,這令我體會到原來約訪也是一門學問。」
於是,張以馨採取了線上約訪的形式,用微信向對方扼要說明來意,並把事前準備好的採訪提綱發給對方過目,這也是她當校園記者時約訪的溝通方式。「我在學校學到的採訪流程和溝通禮儀很有用,很快便收到傳承人的回覆,落實訪問安排。」
《中國工人》雜誌注重多媒體融合,將文字、圖片、視頻、音訊等多種形式的內容相結合。因此,張以馨除了寫作稿件,還要與另一位負責拍攝的實習生溝通和合作,從調整燈光、場景佈置、運鏡到受訪者動作等每一個細節都要反覆調整,「這些經驗都對我日後適應實際的工作環境很有幫助。」
拓展專業視野
澳大期望透過內地實習機會,讓學生提升自己、發掘專業的拓展空間,為畢業生後投身國家發展作好準備。張嘉禾是傳播系二年級、馬萬祺羅柏心書院學生,他先後到鳳凰網和《北方新報》實習,接觸到不同的新聞資源,多瞭解內地重要事件和議題的報導方式和角度。
實習期間,張嘉禾有機會參與地方政府的新聞發佈會,並在報館老師的指導下,學習在不同角度下思考題材的報導方式,以及加強新聞寫作的技巧。「內地新聞報導的範圍廣泛且豐富,涉及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多個領域,因此要努力擴寬自己的知識儲備。」
說到實習最開心的事,張嘉禾分享了他採訪「80後」畫家李雲中的報導。李雲中在電影《封神第一部:朝歌風雲》負責人物造型與異獸的概念設計。「這篇人物專訪除了談到他的成長,還探討了從山西古代壁畫和中國古典畫還原古代神話的可能性,我從中獲益良多。」
除了新聞採訪外,張嘉禾還參與了多個品牌的廣告宣傳,瞭解如何運用媒體的傳播矩陣對項目或活動進行推廣,拓展了他對大眾傳播的專業視野。「這些實習經歷,讓我對所學的專業有更清晰、更全面的理解,也增加了我在內地從事媒體行業的信心。」
文:余偉業
圖:由受訪者提供
來源:《澳大人》第12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