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案導向學習」(Project-based Learning)是澳門大學英語中心一門學術英語課程,即以項目實踐的方式,引導學生在不同的現實場景中活用英語。參與課程的學生通過策劃不同的服務社群活動,如宣揚可持續發展理念的舊物買賣市集、走進社區提供英語翻譯的服務等,不求回報為他人付出,將「Pay It Forward」(讓愛傳出去)的訊息傳達至校內外。

專案導向學習

在澳大學生活動中心廣場上的跳蚤小市集,學生將搜集回來的、不再使用或丟掉可惜的舊物,以相宜的價錢賣給有需要的人,使物件更能物盡其用。這場小市集的籌辦,是源於英語中心學術英語課程的一份計劃書,學生從參與計劃的過程中不僅累積了寶貴的實踐經驗,也傳達了善待物品和可持續發展的理念。

跳蚤小市集方案是由歷史系一年級、呂志和書院的洪譽庭與她的組員,在修讀「專案導向學習」學術英語課程裡提出的。她們在公開演講中遊說了在場的師生投票支持,成功爭取到籌辦機會,將環保理念付諸實行。「專案導向學習」是英語中心一門學術英語課程,主張學生從項目實踐中,把英語活用於不同的現實場景。學生在課上圍繞「Pay It Forward」主題策劃項目,整個過程包括資料搜集、撰寫計劃書、公開演講,再到活動推廣和落實執行等,都要活學活用課堂上教授的語言和溝通的技巧。

宣揚愛地球、支持可持續發展,是跳蚤小市集活動的主題。洪譽庭認為,在策劃項目之前首先要識別服務是否存在需要,因此他們花了大量時間翻查文獻,甚至做問卷調查,收集不同年級、專業的同學對舊物分享的意見,使活動更貼近同學的想法。由於籌備活動工作繁重,因此需要聯同其他組別的同學一起參與。後來加入籌辦小市集的政府與行政學系一年級、張崑崙書院學生張慕安支持愛地球的理念,並與同學齊心協力解決執行問題。他說,籌備過程中充滿樂趣,逐漸掌握如何在不同的公眾場合,靈活運用學術英語進行交流和表達想法。

活學活用解決現實問題

「專案導向學習」學術英語課程屬英語中心五級課程設計架構中的第四級,要求修讀學生具進階的英語水平。課程融合學術寫作(Academic Writing)、公開演說(Public Speaking)、體驗式學習(Experiential Learning)元素,透過高強度的訓練,綜合提升學生活用英語的能力。該課程在今學期共開設了四班,分別由英語中心高級導師Alice Lee和馬倩兒執教。她們在課程設計時受美國小說家Catherine Ryan Hyde著作《Pay It Forward》啟發,主張在傳授英語知識的同時,亦灌輸學生助人為樂的精神,並將想法付諸實行。經過整個學期的籌備,在為期一周的活動上,除了跳蚤小市集,還有宣揚以健康心態面對女性生理期的「Period Pride」,以及雨具分享、跨文化手工製作、優化書院洗衣服務等。

在教學過程中,導師Alice Lee和馬倩兒觀察到,無論他們所開展的活動類別、執行形式有多不同,學生之間都離不開溝通和協作,在實踐過程中還需要用上批判性思維、寫作和演講技巧,去解決現實中的問題。Alice Lee說:「當在現實場景中去推銷方案,例如向校內老師或同學陳述時,或在社交媒體宣傳等,都要面對不同群眾、不同情境,應如何使用正確的英文詞彙和修辭,清晰表達和說服他人?這些都是我們在課程上給學生所定立的基本學習目標。」

把愛傳出校園

「專案導向學習」學術英語課程鼓勵學生將專業知識付諸實踐,服務社會。曾有修讀該課程的學生通過策劃項目,走進社區服務,並希望將愛傳遞給更多的人。2022年初,修讀該課程的人文學院英語研究三年級學生劉靖潼與同學留意到,政府防疫措施指引以中、葡、英三語公佈,對於不熟悉這三種語言的國際移工,是如何得悉疫情的最新消息?因此,他們去到移工較多的社區跟移工訪談,記錄他們生活中遇到的語言隔閡問題。

由於這次社區服務涉及龐大的翻譯工作,因此劉靖潼團隊在校內發起義工招募,為移工翻譯政府資訊。她解釋:「我們當中有同學懂得越南語、印尼語、菲律賓語,在確定了大多移工需要翻譯支援後,大家就把政府的英語資訊翻譯,並把翻譯資訊電郵至移工在澳的團體,這樣移工就能及時知悉防疫政策。他們事後亦很感激我們的幫助。通過這些經驗,我們從中學習到如何跟不同國籍人士進行語言溝通,更體會到關愛他人及對社會有責任感的重要性。」

馬倩兒說:「Pay It Forward理念強調的是用愛去改變世界,我們希望學生在拓展英語的應用技能時,亦能結合自身的知識,不求回報為他人、為社會做些貢獻。儘管是微不足道,但都可能有助打破人與人、群族之間的隔閡,讓社會更兼容並蓄。」

文/余偉業、校園記者董樂萱

圖/由受訪者提供

英文翻譯/蘇恩霆

來源:《澳大人》第1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