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激發澳門高中生對科學的興趣,澳門大學健康科學學院舉辦了兩場生物醫學科學講座,向 370 多名澳門中學生分享了有關細胞運動及基因改造技術的知識,從而提升他們對生物醫藥學科學的熱枕。

澳大健康科學學院副教授李子安以“研究用的轉基因動物:牠們教了我們什麼?”為主題向鏡平中學的中五學生作出講解。他提到基因改造技術是分子生物學的一個突破,轉基因動物作為生物醫學研究的模型,在科學研究上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這些轉基因動物能夠幫助研究人員了解遺傳性疾病的病理及分析疾病的基因功能,從而確認疾病的形成機制和找出有效的治療方法。這些基因修飾動物為人類的生命科學研究做出重大的貢獻,尤其在癌症研究和新藥驗證方面。李子安在回答學生的疑問時,提到科研人員必須嚴格遵守研究倫理道德標準進行創新研究,並強調人類基因不應該被改造。

另一澳大健康科學學院助理教授曾華鑫以“細胞的運動”為主題,為菜農子弟學校的中四及中五學生講解胚胎發育和腫瘤轉移帶出細胞運動的重要性,利用彩色螢光影像圖和生動的細胞活動片段介紹細胞運動時的作用機制。他向學生解釋細胞運動的規律,以及細胞運動的缺陷如何導致早衰綜合症,並進一步解釋正常老化的細胞運動及現行對抗老化細胞的治療發展。

教授們用生動及生活化的例子分享了生物醫藥科學的知識和技術,激發學生的興趣,令他們非常投入和積極發問。教授們還勉勵學生繼續保持學習科學的熱忱,因為科學仍有很多謎團等待人類去解開。

新聞來源:健康科學學院
媒體聯繫:
澳門大學傳訊部
李巧雲電話:(853) 88228004
林祖兒電話:(853) 88228022
電郵:prs.media@um.edu.mo
澳門大學創校
40周年校慶專頁:40.um.edu.mo
澳大網頁:www.um.edu.m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