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工智能的進步和行業需求的增長,智能機器人早已成為全球各地的研究熱點。澳門大學機電工程系教授徐青松一直帶領團隊研發創新的智能機器人,服務民生和社會。

消毒機器人協助防疫

2020年新冠疫情初期,徐教授的團隊獲澳門科學技術發展基金資助開發了智能機器人「消毒智多星」,期間獲澳門發展及質量研究所提供空氣指標監測支援。他說消毒機器人能減省人力、提高效率、降低醫護人員接觸病毒的風險和確保消毒劑均勻噴灑。

徐教授說:「我們一手研發了機器人的零件和程式,更包辦其外觀設計和組裝,所以能夠壓縮成本和售價,吸引更多機構使用機器人。」他表示,澳大已就相關技術申請專利,也正與企業洽談專利權轉讓,期望將智能消毒機械人批量生產,推向粵港澳大灣區等地的市場。

工業機器人推動智能製造

在澳門科學技術發展基金首屆重點研發專項資助計劃支持下,徐教授的團隊也在開發擁有三維視覺感知和柔順力控的新一代工業機器人,能夠在可變化的環境與人類緊密合作。所謂柔順力控,即是機器人能夠因應外力影響(例如是機器臂活動時被人碰到一下)靈活調整自身力度,確保完成任務。

徐教授說,新的機器人將會比同類產品更靈活、更智能,能完成更複雜的工作。這個項目的目標是提升機器人智能作業系統的性能,將以零件裝配、汽車打磨、飛機維護等任務作為示範用途,相信成果會有利推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化發展。

微操作機器人促進生物醫學工程

徐教授團隊早前還研發了智能微操作機器人系統。該系統能夠自動在微納米尺度上操控微注射器和微夾鉗,可以用於基因編輯等活體細胞操作,大大增加細胞在顯微注射後的存活率,使顯微注射更可靠、效果更穩定,滿足生物醫學工程對活體細胞操作不斷增長的需求。他們還發明了新型智能精確運動與力度混合控制算法,讓微操作機器人工作時更迅速和更準確。

此外,徐教授團隊的項目「機器人微夾鉗系統研發及産業應用」是澳門大學—華發集團聯合實驗室的首批科創項目之一,正在珠海澳大科技研究院的支援下,將研究成果轉化為面向市場的產品。

經過10餘年研發積累,徐教授先後擔任多份著名國際期刊的編委,並多次獲得澳門科學技術獎勵,期望團隊再接再厲:「我們也正在開發血管機器人、高空作業機器人等智能機器人,進一步以科技創新改善人們的生活。我相信智能機器人將會與人共融,更好地服務社會。」

 
來源:《澳大新語》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