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流行曲的人不少,但能成為流行曲創作者的人卻不多。澳門大學社會學系助理教授張匯泉,從少年時代抄寫流行曲歌詞起,漸漸萌生對作詞的熱愛。他寫作的題材多樣,除愛情等主流題材外,他亦會創作與社會議題相關的歌詞,去年更與本澳音樂人一同創作紀念澳門回歸20週年的歌曲,通過創作進一步瞭解澳門社會。

業餘創作千首歌詞作品

談及最初喜愛音樂的緣起,張教授表示,初中階段就十分喜愛流行音樂,陶喆、周杰倫、王力宏等創作型歌手都是他那時的偶像。在中國人民大學修讀社會學時,擁有一把好嗓子的他在大學期間除了作詞外,亦積極參加各類型的歌唱比賽。大學畢業後,他隨即到加拿大多倫多大學攻讀社會學博士學位,他的作詞熱情並不因繁重的課業而減退。自2003年起至今,他共寫了逾千首詞。

「既然我有這麼高的創作熱情,應該嘗試讓更多人看到我的作品。」於是,張教授開始在網上發佈原創歌詞作品,並嘗試廣徵音樂人一道創作。2016年初,有幾位音樂人看到他的歌詞,向他發出合作邀約。此後,他的作品邀約不斷:2016年8月正式發表動漫《靈契》插曲《好在你沒離開》;2017年,為動漫《一人之下》第二季創作主題曲《無涯》;2018年,為電視劇《燕陽春》創作片尾曲《前塵》等。迄今他已有50多首作品被用作動漫、電影、電視劇的主題曲及插曲。

作為聽著流行曲成長的人,他一直朝著一個目標進發。「我希望有機會為王菲的歌填詞。我很喜歡她空靈的音色,過耳不忘。」他自覺不是傳統音樂科班出身,於是積極尋求業界人士的意見。經朋友介紹下,他認識了曾為香港歌手黃耀明、方大同、薛凱琪等作詞的周耀輝,以及台灣作詞人、製作人姚謙,常常向這些前輩請教。「對非科班出身的人來說,也許偶爾會有劍走偏鋒的天才,但大多數人因缺乏系統的指導而只能成為泛泛之輩。」前輩們的意見對張教授的寫作是莫大的鞭策和鼓勵。

把社會現象寫到歌詞裏

張教授的創作靈感來源多樣,「有的人看完電影後也許心裏有些想法,但很快就一閃而過。如果把想法組織成文字,就能進一步擴展成一件具體的作品。」張教授一直熱衷研究社會現象,不少作品涉及社會議題。他在2019年底加入澳大後已發表了四篇SSCI期刊論文,其中有兩篇分別探討政治地位在不同歷史時期對幸福感的影響,以及研究公民對政府的信任。

除此之外,疫情也令張教授以新的視角思考社會現象。他說:「我很好奇社會現象與自然現象的相似性,例如社會情緒也會像疾病那樣傳染,移植到我的學術領域以內,我會推想是否許多社會行為,諸如犯罪與抗議也可以在時空中蔓延和擴散。」

像這樣另闢蹊徑,探尋社會現象和自然現象之間的相似度,是他喜歡社會學的原因,他過往的研究主要包括公眾意見、中國政治、定量研究方法及社會運動等領域。他的學術背景讓他在看待社會議題時有其獨特的想法,他也試著融合學術與藝術,發揮聯想,將社會現象,例如媒體亂象、貧富分化寫到歌詞裏。

與澳門建立連結

張教授說,澳門為他在歌詞創作上帶來許多新靈感。2019年秋天,他剛剛來到澳門,對澳門獨特的社會環境與城市氣質十分感慨,並以此為題,創作了《城市》:我們折疊起了巷子/在天空搭起了房子/鎖住自己在昂貴的籠子/在窗台凝望這城市。刻劃了現代都會中人口綢密、樓價高企,乃至人際關係疏離的問題。

張教授形容《城市》是把他對社會學、生活及情愛的觀察和體會糅合比較緊密的一次嘗試。在《城市》裏,他提到了當代人居住形態的改變。澳門,乃至許多當代的大都會,人與人之間的聯繫被切斷,電子設備的普及,讓人與人之間越來越少面對面交流。他說:「我們彼此隔絕、圍困在高聳入雲的牢籠之中。我們在其中的情感越來越不純粹,人際關係越來越遙遠,就像地鐵上的千百萬原子化的個體,人們緊挨著彼此坐,卻誰也不認識誰。」

去年,張教授結識了澳大校友、澳門音樂產業協會會長蘇耀光,並且合作發表了兩首以澳門回歸20週年紀念為主題的歌詞;他甚至還創作了與葡撻有關的一首愛情歌曲。未來,他亦打算多瞭解本土文化和歷史,多與澳門本土音樂人交流合作,學習粵語填詞,多創作與澳門相關的作品。

來源:《澳大人》第9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