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階段,除了努力學習和鞏固專業知識,還有哪些技能是必須掌握的呢?編程、語言、邏輯思考、溝通能力等等的技能和素養若能具備,勢必大大提升競爭力。今期我們專訪多位師生,分享他們大學時期如何裝備自己。

學習編程大勢所趨

數據科學浪潮湧至,編程更被視為21世紀必學技能之一。編程並非榮譽學院、英文系四年級學生萬穎佳的必修課,但她對電腦科學的「自然語言處理」領域情有獨鍾。作為研究語言的學生,她希望學習如何讓電腦理解人類語言,於是選修了關於機器學習的課程。由於並無任何基礎,萬穎佳坦言剛學習編程時遇到不少困難,她除了課後向老師請教,亦選修與編程相關的數學課程彌補不足。「現時不少公司招聘時,都將求職者的編程能力納入加分項,可見編程備受重視。」

萬穎佳現時已懂得編程語言Python和C++的基礎,計劃申請編程相關的研究生課程,希望將來能把本科所學的知識與編程能力相結合。

數據科學研究中心代主任、電腦及資訊科學系副教授余亮豪目前是理學碩士學位(數據科學)人工智能應用範疇的課程老師。他認為數據科學的應用範疇十分廣泛,來自不同專業想學編程的學生越來越多,但由於缺乏底子,即使門檻比以往低,初次接觸時部分人可能難以理解代碼的含義。」他強調,要堅持學習編程,背後得有強大的動機,「例如當你發現用Python比用Excel表格快得多時,自然有動力掌握這門技能,因為這技能可大大提高學習及工作效率。」

理科習文助力科研教學

中華醫藥研究院副教授陳修平從事藥理學研究近20年,發表SCI期刊論文150餘篇。在研究中藥藥理之餘,他也非常熱愛中國傳統文化,尤其喜歡研究宋詩,更是花費三年時間撰寫了《宋代絕句精華賞析》一書。該書從數十萬首宋詩之中,精選了200多首進行解讀。除了解讀宋詩,有時靈感來了,陳教授偶爾也會附庸風雅地塗鴉一二。本科就讀臨床醫學專業的陳教授認為,人的興趣應該要廣泛,文理科之間不存在鴻溝。「雖然我是理科生,但絲毫不影響我對文科的興趣,對文學的喜愛提升了我的表達能力。在講授中醫藥課時,生動有趣的表達和措辭會將晦澀的理論變得淺顯易懂,偶爾一句唐宋詩詞,也能引起學生興趣與共鳴。」

陳教授還強調說,研究宋詩和研究中藥其實有共同之處,那就是獨闢蹊徑、勇於創新。「唐詩研究數百年,著作洋洋大觀,汗牛充棟,很難再找到研究的創新點。而宋詩數量巨大且鮮有研究者,故我有很多發揮和研究的空間。這跟研究中藥類似,我們的研究不能盲目『跟風』,在研究中迷失方向,而應該堅定方向,不斷有所創新。」

榮譽學院、經濟學系三年級學生袁心宇六歲時因父母工作關係曾到南非生活兩年多,她說:「赴南非前我完全不會英語,甚至連字母表都沒有接觸過。我在適合學語言的黃金時間,有幸在全英環境下學習,打下了穩固的英語基礎。」去年底她挑戰托福考試,考獲109分好成績。

高中讀理科的袁心宇認同陳修平教授所言,語言學習並無文科和理科之分。她認為,有意加強英語能力的同學不要受刻板印象束縛,只要花心思和閱讀感興趣的英語文章,一定能學好英語。她建議同學儘量直接閱讀原版英語文章或教材,有助學習專業的知識,也可提升英語能力。

多掌握專業以外知識

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生物醫學科學哲學博士學位的鄭慧珊,在2015年成為「澳大濠江學者」,積極投入科研,在澳大的資深教學人員指導下研究成果豐碩,短短數年已在國際期刊發表研究論文10多篇,2019年晉升為中華醫藥研究院助理教授。鄭教授認為,學生剛進入大學時都不知道興趣所在,建議新生積極參加不同活動,培養興趣,擴闊人脈,要培養良好溝通技巧、領導才能,以及加強語言能力,她以自己為例說:「我大學時有參加辯論會,磨練出思辯能力和溝通表達的技巧,對我目前的教學工作很有幫助。」

她認為,無論讀文科或理科的學生,也要掌握電腦科技和簡單的數學,培養邏輯思維,「我讀大學時,除了學習生物醫學的專業知識,也學了網站系統構建的知識。後來在讀博士期間為我導師製作他的實驗室網站,所以大學期間儘量多學一些專業以外的知識,總有機會用上。」

來源:《澳大人》第9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