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稱「輝哥」的秦少輝,祖籍廣東中山石岐,1970年代移民來澳,1989年加入澳門大學,從總務部到校園管理處再到保安及交通事務處,從當年自己一腳踢到如今十幾人的司機組,他見證這大家庭的變遷;而在自己的小家庭裡,他和妻子辛苦養育兩子從牙牙學語到成家立室。而今回首,他笑看風雲,「做人最緊要開心」是他人生歷練的最大感悟。這一期《澳大人》為你送上輝哥的人生故事──

員工:見證澳大成長變遷

1989年,一次偶然機會下,原本在巴士公司工作的輝哥加入澳大總務部任職司機,從此開始與澳大長達23年的緣份:從政府收購東亞大學並於1991年改名為「澳門大學」,到今年大學將遷入橫琴新校區,輝哥全程見證大學發展變遷,「當年大學還在山頭,中福花園都未(建)起,新世紀(酒店)也是剛(建)起。那時澳大的學生很少,員工也不多,總務部得我一個司機,其餘兩個是校長司機,自己乜都包曬一腳踢。」加入澳大之初,輝哥負責送交信件、接送賓客,「那時車不多,我還試過開校巴去送文件、取郵包。」

對比現時大學發展,他感慨良多,「現在學校各方面都完善很多,有政府、國家大力支持,這幾年學校發展得這麼好,自己看見了,也很開心!」學校發展了,工作也更繁重,不過輝哥說這些都無所謂,「工作多沒有關係,最重要是做得開心。」除了擔任副校長的司機,以及日常文件送遞等職責,輝哥也要支援其他工作,「現在學生多了、老師多了,員工也多了,希望將來澳大會成為一所有名的大學,不過,也許那時我已退休囉!」輝哥笑言。

父母:任由孩子自由發揮

輝哥夫婦先後加入澳大(輝哥入職澳大幾個月後,太太也入職澳大教育學院),因當時來往氹仔交通仍頗不便,為方便工作,兩夫婦決定從澳門搬往氹仔,兩個在慈幼中學讀書的兒子就留在媽閣附近的舊居,卻就此鍛鍊出兒子們的獨立能力,「他們細細個就要自己煮飯吃,從小就學會自立,」輝哥夫婦傍晚下班後才能回舊居和兒子們共聚,吃完晚飯,兩夫婦又要匆匆趕回氹仔居所,兩個小孩要自己做功課、清潔、洗澡,然後上床睡覺,以及第二天起床準備早餐、上學,「所以他們兩兄弟感情非常要好。」

輝哥說兩個孩子從小就不用花費他太多精力,「我都隨他們,從學校讀書到出來工作,兩個仔的事我不太干涉,只要是他們喜歡做的事情就好。最重要的,是不做壞事就行了。」學習成績不錯的大兒子,主動幫低年級的學生補習;喜歡運動的小兒子,課後自己去練跑步……輝哥口中兩個「托賴還算生性」的兒子,真的得來全靠彩數?其實也和輝哥夫婦的開放式教育管理模式」有關─「講真呢,一個人你不能太束縛他,否則只會帶來反效果。」

回首為人父母的艱難忐忑,輝哥說自己隨遇而安,從不強求,「最重要是讓小孩子知道什麼是好,什麼是壞。腳踏實地做人做事。我們做父母的,不奢求什麼。現在他們大了,更由得他們自由發揮啦!」

兩子如今先後畢業、工作:大兒子赴台灣升讀醫科大學,畢業後返澳進入醫院工作,現已成家立室;在傳媒機構工作的小兒子,曾先後在美、澳兩地升學(巧得很,小兒子就讀的正是父母工作的澳門大學,問輝哥是否曾施加「影響力」?他耍手擺頭,「邊有呀!全由他自己決定。」)輝哥笑言現在總算「苦盡甘來」─「做人呢,細佬哥生性,大人就開心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