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位入住過澳門大學鄭裕彤書院的學生幾乎都知道Thony,他是笑臉迎人的和藹保安,也是守衛書院安危的英雄。有他在,書院師生都無比安心。來自菲律賓的Thony說,澳大是他的第二個家,他在這裡收穫了最窩心的溫情和暖意。
招牌笑容伴工作
Thony的全名是Anthony Caparos,他總讓大家親切地喚他Thony。他在菲律賓修讀漁業,一雙巧手能為鯰魚進行人工繁殖。然而這項技能不足以養家,惟有外出打拼幫補生計。來澳門之前,他已飄泊異國苦幹十多年,且每隔兩、三年必定轉換環境。那時的他,總以為漂泊遊子,註定孤獨無援,難有落腳之地。然而,在澳大的八年時光改變了他的想法。
2017年,Thony來到澳門任職保安,獲派到澳大鄭裕彤書院工作。他說:「那時候我完全不懂中文,擔心自己做不來,隨時又要換工作。但是,書院的院長、導師和學生,全都微笑著和我說話,沒有半分疏遠。」因為這份友善,他決心努力做下去。
跟在Thony身後巡書院,隨處可見他與每位路過學生的真情互動,學生不但和他閒談打趣,有時還會遞上飲品零食與他分享。他補充道:「這些年來,我在澳大遇過很多學生,基本上全都認得。」反之亦然,除了鄭裕彤書院的學生,其他書院的學生、交換生、暑期課程學生,都會記得他。Thony如數家珍地分享,上個月有2017年畢業的校友回母校閒逛,他一眼就認出來了。對方穿過人群、展開雙臂與他擁抱,彼此都很驚喜。
保安工作瑣碎繁重,Thony負責大堂安全檢查、訪客登記、巡邏書院公共區域、檢查並報修書院設備等。雖然吃力,但他總會亮出最燦爛的笑容。這個笑容,在無數學子心中留下深刻印象。尚記得新冠疫情一度反覆,當面對不明朗與不確定的處境時,學生的各種擔心與憂慮在所難免。Thony身居前線,一方面嚴格遵守規定,另一方面保持微笑、耐心解釋手續。大家受他的笑容感染,緊張的心情得到舒緩,逐漸適應書院的新規章、新安排。
他認為,保安的職責並非威嚇不想守規則的人,而是保護所有人的安危。所以他從不板起面孔,而是以爽朗笑容應對工作。這不僅讓他收穫好人緣,也讓他順利完成工作任務,得到書院上下一致的認可和信任。
一年一度的紫色舞台
工作以外,在書院的旗艦活動「紫色約會」(Purple Dating)上,亦會看到Thony的身影。時任院長鍾玲教授知道他會彈吉他,邀請他上台表演。他自彈自唱,以為唱完一首便結束,台下師生卻起哄讓他再三安可。現任代院長黃承發教授接任後,仍繼續邀請Thony表演。每一年活動,他的歌聲都會在書院迴盪,陪伴師生們度過浪漫而愉快的團聚時光。
Thony在菲律賓的教會裡,一直是擅於彈奏各種樂器的活躍分子。沒想到,在看似嚴肅的保安工作中,有人願意給他一個舞台,讓他享受歡聲笑語,仿佛與學生們一起在澳大成長。他笑著補充:「甚至有學生與我交流唱歌心得,讓我越唱越好。書院還借出烏克麗麗給我在工餘時間學習,現在我多學會一門樂器了!在別的地方,保安只是一名保安。在澳大、在鄭裕彤書院,我感覺到自己是這裡的一分子。」
從天鴿到樺加沙
回想在澳大工作的種種,Thony對防颱抗風最是深刻。2017年「天鴿」襲澳那天,他剛來澳大不久,做妥防風準備後緊守崗位,定時巡邏書院各區,確保一切安好。隨著颱風逼近,風雨越發猛烈,Thony一勺一勺舀去即將淹沒地面層的雨水。此時,身上的對講機傳來消息,鍾玲院長被困於五樓的辦公室。他立刻趕至,卻發現房間外有若干機器搖搖欲墜,仿佛下一刻便會朝他擲來。Thony克服恐懼,專心救人,他從小小的氣窗爬進房間,出盡力氣拗斷門鎖,成功救出鍾院長。還沒喘過氣來,他又奔赴書院門口協助外出購買備糧的學生。颱風過境後,他支援砍除大樹斷枝的工作,防止不知情的學生受傷。匆忙之間,他不慎自高處摔下,腳踝摔傷骨折。雖然掛了彩,但他很慶幸書院師生沒有受傷。倘若再發生一次同樣的情況,Thony相信自己還是會這樣竭力守護書院。他以笑聲掩飾害羞,道:「這是我的職責。」
今年,澳門再遇超強颱風「樺加沙」,Thony深有感觸。早在2018年「山竹」過境時,澳大的防風程序已經升級,書院與保安開會討論所需物資,各崗位冷靜應對。「我看到了甚麼叫團結。除了書院的導師和職員,學生們也積極配合。那一次,沒有事故、沒有受傷,只有屋頂遭受損毀,很快便修復好了。」亦因如此,Thony懷著信心迎接「樺加沙」。
「這一次,連損毀都沒有出現。」Thony高興說道。書院職員、學生,乃至全體保安都早早做妥準備,安排充足人手。Thony依舊負責巡邏,每三小時匯報一次書院情況。即使是輕微鬆脫的天花板,他也及時拆卸安放妥當,掃清所有潛在危險。
重新振作的力量
久居外地,Thony難道從沒想過回家嗎?今年7月,他的姐姐在菲律賓離世。他很想回家,可是擔心影響工作,進退兩難。書院同事知悉後,支持他向保安公司請假,不遺餘力幫助他返鄉。「在那個悲傷的時刻,很感恩得到了書院的無私支援。」
上一次回家,已是2022年第一次休長假的事了。這次恰逢喪事,Thony動過「留在菲律賓,不再回澳門」的念頭。可是家人知道他喜歡這份工作,鼓勵他完成儀式後回來繼續上班。出乎意料地,回來的日子沒有他想像中難過。
Thony露出感動的神色:「學生們知道我因家事請假,見我回來都紛紛送上慰問。」克服悲傷最好的方法,便是如常生活。書院師生像往常一般和他談天說笑,讓他的生活維持正軌,失去親人的傷痛也得到撫慰。「我相信自己回來的決定是正確的。這一張張笑臉,使我獲得力量,現在的心情已經平復不少。」
在澳大找到家的感覺
這些年來,Thony的家人全在菲律賓,他獨自一人在澳門工作。他雖然想家,卻並不孤單。今年4月,黃承發代院長率領一眾書院同事為他慶祝生日。當天,黃院長捧著蛋糕來到書院大堂遞到Thony手上,同事們掌聲雷動,大家笑成一片。46歲的Thony猶如被家人圍繞,笑得像個孩子。「一直以來,我和書院職員們都相處得很好,總是互相幫助。他們讓我想起自己的兄弟姐妹。」
Thony的樂於助人,從來不限於其工作範圍。尚記得,多年前有一位書院導師,因急事帶著幼兒回來工作。導師正忙碌之際,孩子哭鬧不已,Thony伸手抱起孩子,輕輕哼唱搖籃曲。他的制服略為硬挺,但孩子並不介意,在他懷中酣睡。「那孩子快將9歲了,還是常常來澳大。我看著他長大,仿佛是我的半個孩子。」
他溫柔地說起自己的孩子。女兒今年20歲了,跟書院的學生們年齡相仿。為著生計,他不得不離鄉別井,份外思念她。他將這份思念轉化到學生身上,時刻關愛、照顧他們。學生們感受到Thony的善意和真誠,因此喜歡和他聊天。每年的畢業季,總有學生拿著相機,與他合照,他也不吝送上畢業祝福。他從自身經歷得到感悟,像跟自己的女兒聊天一樣,與學生分享心聲:「無論學習抑或工作,人總會遇到挑戰,但能在其中感受到快樂,就可以克服一切難關。」Thony以樂在其中的心態勝任了保安的工作,他相信,這種精神同樣適用於所有人。
數不盡的紀念品
在澳大轉瞬已近八年,Thony收到過無數心意,除了生日禮物、旅行紀念品和藥品,還有厚厚一疊的明信片和照片——全部被他一張一張珍藏起來。偶然翻開,重讀簡單字句背後的真摯友誼,暖徹心扉。
「在澳大可以遇見不同國籍的學生。曾有韓裔學生畢業前請我到韓國餐廳吃飯,也有來參加葡語暑期班的學生教我說葡語。但我最喜歡的是中華文化。」話及此處,他喜上眉梢地「報菜名」。「六月有糉子、十月有月餅,中國人的節日食品全部都很美味。」他最喜歡農曆新年的湯圓,小小一顆,回味無窮,且有團圓的寓意,叫人甜在舌頭、暖在心頭。
一張照片、一顆湯圓,背後是Thony在澳大遇上的種種經歷。這裡的人和事,早已刻進Thony腦海,成為他在鄭裕彤書院多年以來,最重要的紀念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