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伊始,逾5,600名新生自四方而至,陸續抵達澳大。他們懷著興奮、好奇、滿腔的熱血和憧憬,即將於此開展嶄新的校園篇章。為助新生適應大學節奏、踏穩學術首步,澳大各部門通力合作,悉心籌備豐富多元的迎新活動,從莊重的開學典禮、溫馨的書院生活引導,到專業的學術指導、圖書館學術攻略——全方位協助新生融入校園,開啟學術探索之旅。
「澳大之道」全方位迎新體驗
「澳大之道」是迎新核心項目,精心打造了一系列特色活動:既有各學院詳實的介紹會,又有青春洋溢的學生活動同樂日;更有展現本土特色的澳門文化節、以及富有啟發性的專題講座等,內容豐富多彩,為新生呈現一場精彩的體驗。
其中,蓮花廣場的莊嚴升旗儀式與綜合體育館的開學典禮更是亮點所在。本科及研究生新生齊聚一堂,共同開啟人生新篇章。籌劃負責人、學生發展處處長姚秀麗表示,升旗儀式旨在弘揚愛國愛澳精神,而開學禮不僅是儀式,更標誌著學子關鍵的人生轉型——從中學至大學的跨越,或由本科向研究生的進階。「希望藉此莊重而溫馨的場合,使新生深植『我是澳大人』的歸屬與自豪。」典禮上,澳大校長宋永華教授親授「澳大第一講」,系統闡述校史沿革、核心教育理念與辦學特色,並介紹大學優質的國際合作網絡與戰略夥伴。
迎新活動依學生群體特質分軌設計:本科生聚焦書院教育與校園適應,副校長莫啟明教授親授「澳大第一步」,闡釋全人教育精義;學生事務部、體育事務部系統梳理校園資源與規範,學生會代表亦詳析組織架構及運作機制。研究生著重學術發展、科研資源整合及跨域協作,同步涵蓋學生關懷服務與支持政策,及安全守則等,實現從基礎適應到專業深造的全面銜接。
「澳大之道」圓滿舉行,有賴全校各單位的通力合作和籌備。姚秀麗透露,活動自去年十一月啟動籌劃,凝煉各學院、書院、研究生院、註冊處、多個學術輔助及行政部門之專業智慧,於各環節中力求完美。她感謝各方同事的付出與支持:「迎新活動不僅是新生認識澳大的窗口,更是展現我校團隊精神的機會。新生滿意的笑容,就是對我們工作最好肯定。」
書院生活,不只是「住處」
書院是本科新生在校的「家」,書院的教職員從空間到活動為迎接新同學做足全方位準備,幫助新生建立生活與心理的連接。
為了迎接新生,書院在暑假期間便積極籌備:對所有房間進行維修、翻新公共空間,並開展房間和公共區域的深層清潔,檢查床鋪、桌椅、空調等設施也是指定動作,務求讓新生收穫更舒適的居住體驗。
新生來到新環境學習獨立生活,還要在書院中學習與來自世界各地的同學相處——他們將與來自不同專業背景的同學成為室友。霍英東珍禧書院導師曾結萍認為,同學在專注學業的同時,也要學會照顧自己、與人溝通,並有責任保持房間清潔、愛惜書院環境。這是一個重要的成長過程:學習從「被照顧者」轉變為「照顧者」,從「追隨者」成長為「領導者」。
曾結萍導師解釋,書院是一個學習空間,新生可以學習成為更好的自己。這裡的「空間」,固然包括食堂。書院在此特設迎新晚宴,院長致歡迎辭,為新同學洗塵,更邀請各界嘉賓分享學習、人生歷練,啟發新生。此外,每間書院亦設立共同膳食制度,「書院邀請不同學院教授參與共膳,讓學生與教授輕鬆對話,了解讀書心得、學習技巧,甚至獲取深造建議。學生亦可主動邀請老師到書院共膳,打破師生距離感。」
書院亦著重人文關懷。張崑崙書院導師陳家豪博士表示,每位新生會獲配對一位書院教職員(可能是院長或導師)作為其大學生活的嚮導。當在生活、學業或未來發展上遇到困惑或困難時,新生皆可尋求這位嚮導的協助。另外,書院及學生領袖也會舉辦迎新活動,幫助新生認識其他同學、拓展人脈,並熟習書院環境與設施。
與此同時,大學生活也是自我探索的重要階段。陳家豪博士指出,書院導師具有全球職業生涯規劃師資格。「我們會為每一位新生安排訪談,並定期與學生面談,引導學生提升生涯調適力,樹立學習規劃意識,善用四年大學時光,為生涯道路做好準備,享受豐富多彩的大學生涯。」
學院強化師生同儕連結
學院是學術成長的核心場域,教職員針對本碩學生的差異,在迎新活動中設計了精準的支持方案。其中,科技學院積極革新迎新機制,在延續本科生迎新傳統之餘,更搭建碩士新生交流平台,透過實驗室導覽,與院長、學系教授對話,對接其專業發展需求。
科技學院助理院長(學生事務)林智超教授表示,本科生透過學系迎新活動,自然形成緊密同儕網絡;碩士生因學習模式差異,較難與同儕建立系統性互動渠道。為此,學院自去年啟動新機制,於開學首周舉辦「碩士迎新交流會」,為新生創造與教授面對面的場景。
林智超教授指出,相較於本科新生著重適應校園生活,碩士生更關注專業領域的縱深發展,但他們對學院的研究佈局尚未建立系統認知。為此,學院在交流會前特別安排標誌性實驗室參訪,由導師現場解說關鍵設備與進行中的研究項目,協助新生拓展相關領域的學術視野。
隨後移師至共享學習空間舉辦與院長對話會,在咖啡香與輕食相伴中,師生共聚交流,期間更穿插學生才藝表演,調劑氣氛。林教授補充道:「碩士生常需兼顧工作與學業,需高效建立支援網絡。去年迎新交流會吸引逾半數新生參與,會後主動聯繫導師比例顯著提升。」
同時,澳大設有「學院導師制」,為每位新生安排一位其所屬學系的教授,擔任其學術發展的導師。此外,學院還為本碩新生舉辦學科說明會,由主責教授解析課程架構、必修選修配置、畢業要求與職涯路徑。多個學系另設微信群,提供有用資訊,發佈研究機會。學生可申請加入教授團隊,儘快進入科研狀態。
圖書館助新生提升資訊素養
圖書館作為大學的知識樞紐,匯聚豐沛的學術資源。為協助新生從容駕馭海量學術資源,澳大圖書館精心設計多元迎新活動,透過系統化引導,讓新生迅速掌握實體與數字資源的運用脈絡,有效開啟學術探索之旅。
澳大圖書館員楊迅凌博士表示,迎新活動設計著重多元參與。例如於開學前、後各一周開設實體導覽,由館員帶領新生實地走訪,講解館內空間佈局與學術資源檢索策略,特別演示如何透過館藏目錄系統查詢紙本與電子資源。掌握這些方法,讓新生在查找課業資料時更有效率。
為突破場次人數限制,館方同步推出「圖書館生存遊戲」,於館內12處學術服務核心站點設置情境任務,如資料庫檢索、論文原創性檢測、跨館文獻調閱等。新生在闖關過程中,可輕鬆學會兩大實用技能:快速找到所需資源及熟悉學術支援點,完成指定任務即可獲得紀念品。
此外,澳大圖書館針對不同學涯階段,開設能力導向工作坊:如新生基礎課,傳授資料庫檢索、Turnitin原創性檢查等必備技能,助新生高效完成課堂報告;進階專修班,為高年級與研究生而設,深度解析專業資料庫應用、專利分析技術及AI研究工具等,以強化學術產出效率。
楊博士強調,大學圖書館遠非「借書空間」,而是貫穿學術生涯的資源補給中樞,「多參與迎新活動,多主動諮詢館員,能有助新生提升資訊素養。與其開學後被動追趕,不如在起跑點主動掌握這些關鍵方法,讓大學學習事半功倍。」
攻略資訊助新生啟航
新生腳步初落校園,目光所及的戶外燈箱、大樓內的電視屏幕,都在傳遞著迎新心意——這是傳訊部精心設計的「開學見面禮」,透過線上線下多元管道,為新生送上溫暖的入學體驗。每一位新生不僅收到大學迎新卡,點擊關注澳大官方社交媒體平台後,還能獲得圖文並茂的開學攻略、生活錦囊及最新動態,內容涵蓋校內食、住、行、學等領域。另外,以電子公佈欄的形式,將關鍵的迎新資訊推送至新生,而校園電視亦不時播放充滿活力的迎新視頻。
持續堅守育人崗位
從拖著行李踏入書院、研究生宿舍之初,從接過全新學生證之瞬,從開學禮上聆聽宋校長「大學第一講」之際——新生們就已正式加入澳大這大家庭,踏上新的學術征途。未來日子裡,澳大全員將繼續堅守崗位、各盡其責,為新生鋪就一條從校園適應到學術成長的道路。
文:余偉業
編:樊越欣
圖:由受訪者提供
來源:《澳大人》第14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