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之夜,華燈初上,澳門大學何鴻燊東亞書院(下稱書院)慶祝書院15周年院慶活動正式拉開帷幕,在首場大型慶典活動——「校友之夜」晚宴上,書院邀請了逾250名師生和校友參與,透過大螢幕上的相片和視頻,將大家的記憶拉回到書院初立的2010年。由創院院長姚偉彬教授帶領著團隊,推動書院穩健發展,師生有序開展各類教育項目,一步步築牢了書院的人文教育根基。如今,持續優化書院建設、為院生打造更優質的成長環境,已成為我們肩負的核心使命。

 

過去十五年的篇章:書院的人文基石

這晚的「回家」活動,不僅讓校友重溫校園記憶,更為院生創造了與前輩深度交流的機會。大家一邊享受著美食,一邊熱烈交流著過去在書院的點滴,並共同致謝創院院長姚偉彬教授,感謝其在過去14年作出的巨大貢獻。

過去在姚院長的帶領下,書院始終秉持「全人發展」的教育理念,鼓勵院生根據志趣參與不同的教育項目,發揮所長。例如,運動愛好者可參加競技啦啦隊、足球隊和籃球隊等院隊,提升運動能力,並為書院爭取榮譽。今年,書院蟬聯澳門大學院長盃總冠軍,印證了院生努力訓練的成果。對於熱愛讀書和知識分享的同學,歡迎加入讀書會,深入探討書本知識,或參與「東亞正義課」,與志同道合的院生共同思辨真理與價值觀。

 

東亞新章:溫暖的家,引導學生知行合一

去年8月起,隨著新院長羅茜教授的上任,我們在姚院長的豐碩成果基礎上,努力優化書院的各項工作,強化「第二個家」的理念,讓書院成為實踐知識的平台,引導學生知行合一。

為了讓院生更愛這個「家」,書院團隊從基礎做起,優化書院的生活環境。本學年,我們首次舉辦「環境衛生模範生挑戰賽」,活動廣受學生歡迎,吸引了超過150名院生參加,顯著改善了書院的衛生和環境。為了提高「家」的凝聚力,我們舉辦了「生日禮『遇』」,為院生贈送生日餐券,超過250名師生參加活動,在書院享受共膳時光,成功營造更溫馨的氛圍。

我們希望通過強調「家」的理念,使書院成為院生們一個強大而溫暖的港灣,讓他們在良好的環境和社交氛圍中,專心於學術和勝任力的發展,勇敢地向理想揚帆。這一過程並不容易,因此書院從三方面系統性地引領同學確立志向,朝目標前進。

 

東亞共學:學術互助,攜手前行

首先,本學年書院更著重學術能力的提升,推出了「東亞共學」計劃,鼓勵成績優異的學生共同學習,並輔導有需要的同學。正如《禮記.學記》所言:「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教學相長雖是老生常談,但唯有通過這個過程,才能發現自己對某些知識的困惑,從而牢固掌握知識,將其存放於一生中都能應用的知識庫裡。

其次,學習知識後,更重要的是如何與實踐緊密結合,因此,書院重視實踐教育。以環保教育為例,我們在3月至4月期間,舉辦了「世界地球日」系列活動,包括社區剩食及紙皮回收體驗(這同時能讓學生了解本地基層家庭的生活情況)、淨灘行動等,並提高了書院回收站的效率。透過這些活動,院生們不僅理解了「減廢減碳」是國家重大環保政策,對全球可持續發展十分重要,還能親身體驗有效的環保措施,以及社區組織如何推動相關的公益活動,將個人的影響力擴展至社區之中。

最後,書院全面強化生涯規劃工作,包括舉辦多場生涯規劃諮詢午餐及茶聚,並帶領同學前往大灣區和北京,參觀國內最頂尖的高校、企業和創科中心。通過這些實地交流,學生能更直觀地了解國家和內地市場的最新發展動態,從而準確把握自己在國家發展藍圖中的角色和定位,及早為未來做好準備。

 

十五載新程:助院生逐夢遠航

15周年標誌著書院新篇章的開始,書院將繼續致力成為院生溫暖的家,透過更完善的生涯規劃項目,協助他們確立人生志向;透過多樣的教育項目,提升學生的學術能力和勝任力,並讓書院成為實踐的窗口,讓院生從經驗中理解知識的應用,更好地裝備自己,迎接光明未來。

 

作者簡介

羅茜是澳門大學何鴻燊東亞書院院長及生物醫學系教授。就任院長之前,曾擔任澳門大學健康科學學院生物醫學系系主任。羅教授畢業於北京大學(本科和碩士)及英屬哥倫比亞大學(生物學博士),並曾在多所世界頂尖大學任教,包括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和香港科技大學。

陳宇威是獲得澳門大學社會學哲學博士學位,現任何鴻燊東亞書院導師。陳博士為土生土長的澳門人,曾在特區政府及國際扶貧組織工作,擁有超過15年的教學及社區服務經驗。

 

文、圖 : 羅茜、陳宇威

來源:《澳大新語》第31期

「書院發展」為投稿欄目,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意見。

 

澳大於2010年引入住宿式書院系統。書院作為多元文化與多元學科融會貫通的知識整合學習平台,致力培養學生具有公民責任心、全球競爭力、知識整合能力、團隊協作、服務與領導、文化參與和健康生活的七項勝任力。

住宿式書院系統網站:https://rc.um.edu.m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