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大學健康科學學院教授梁麗嫻、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教授謝瑩及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陳建新共同帶領的團隊發現臨床現代經驗方“八味敗毒散(BWBDS)” 可以有效減緩敗血症和由其引發的肝損傷。相關研究成果在藥學領域備受矚目,並已獲國際知名藥學期刊《藥學學報》英文刊(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 B)刊登。

敗血症被廣泛認為是一種全身器官功能障礙並危及生命的嚴重的感染性疾病,由宿主對感染的炎症反應引起。 抗生素是敗血症初期治療的有效藥物。然而,抗生素的不當使用可能會導致耐藥感染和死亡。因此,有必要探索新的靶向或聯合治療策略。腸—肝軸是指腸道和肝臟之間的微生物、代謝和免疫相互作用的雙向關係,通過門靜脈和膽道樹雙向連接。然而,膿毒症引起的肝損傷被認為是重症監護病房的一個關鍵問題。腸道菌群在膿毒症引起的肝損傷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中藥複方BWBDS是從八種傳統中藥(人參、百合、黃精、金銀花、沙棘、杏仁、桔梗和柏皮)提取的有效成分。研究團隊的前期研究表明藥食同源中藥配方能改善腸道微生態, 增強宿主自身機體免疫功能。在這項研究中,研究團隊旨在研究BWBDS治療是否可以通過調節腸道微生物群來逆轉敗血症引起的肝損傷。該研究表明八味敗毒散和約氏乳桿菌或將作為預防和治療敗血症的益生元和益生菌。

儘管BWBDS在治療術後感染的臨床療效顯著,但其藥理作用機制尚不清楚。研究團隊對通過高效液相色譜—串聯質譜技術(LC/MS/MS)對BWBDS的成分進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應用網路藥理學來預測八味敗毒散的可能藥理作用機制。盲腸結紮和穿刺手術(CLP)用於誘導術後感染引起的敗毒症和相關損傷。糞便菌群移植和16S rRNA PacBio單分子即時(SMRT)測序用於驗證腸道微生物群的作用。通過代謝組學分析以表徵代謝譜。使用氯膦酸鹽脂質體和抗白細胞介素-10受體小鼠抗體(anti-IL-10R mAb)探索腸道菌群減輕膿毒症損傷的潛在機制。

研究團隊發現中藥複方八味敗毒散在 CLP的小鼠中選擇性地促進了乳桿菌的生長。糞菌移植(FMT)治療表明腸道細菌與敗血症相關,並且是八味敗毒散抗敗血症作用所必需的。用約氏乳桿菌治療可顯著預防小鼠敗血症和敗血症引起的肝損傷,並提高小鼠的存活率,這與增強腸道完整性、減少腸道和全身炎症有關。值得注意的是,研究團隊的研究結果表明,約氏乳桿菌減輕CLP誘導的死亡和肝損傷取決於促進IL-10+M2巨噬細胞的表達。進一步的機制表明,熱滅活的約氏乳桿菌可以促進巨噬細胞抗炎功能,從而減輕敗血症誘導的肝損傷。

研究團隊的發現為膿毒症引起的肝損傷提供了一種新的治療方法。在可預見的將來,腸道菌群狀態��如物種多樣性,將被用作預測中藥複方BWBDS治療膿毒症患者效果的生物標誌物。此外,BWBDS和腸道細菌約氏乳桿菌作為治療敗血症患者的新型益生元和益生菌,或將轉化為臨床應用。該研究揭示了中藥複方通過調控腸道菌群治療敗血症的巨大應用潛力。

梁麗嫻、謝瑩及陳建新為研究的共同通訊作者,澳門科技大學博士生范小青、麥楚填及北京中醫藥大學博士生左玲為共同第一作者。該項目由澳門科學技術發展基金(檔案編號:0096/2018/A3,0111/2020/A3,0056/2020/AMJ和2001/2020/ALC)和澳大(檔案編號:SRG2022-00020-FHS)資助,亦是國家中醫藥管理局2020青年岐黃學者支持的項目。研究文章及專題報導的完整版本可瀏覽https://doi.org/10.1016/j.apsb.2022.10.016

 

新聞來源:健康科學學院
媒體聯繫:
澳門大學傳訊部
李巧雲電話:(853) 88228004
鄭家宜電話:(853) 88228009
電郵:prs.media@um.edu.m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