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而立 390x270.jpg
 
Admin _Building_2.jpg
 

歐美的一流大學無論在教學、研究和人才培養等方面都取得了舉世讚嘆的卓越成果。它們成功的背後,都離不開捐贈基金雄厚的財力支持,使得大學可不受財政的羈絆高薪招攬全球頂級教授,以巨額獎學金吸引優秀學子,以及進行大膽和創新的前瞻研究。捐贈基金就好比大學的驅動機,為大學的持續發展提供永不停息的動力,驅使大學實踐更遠大的教育抱負。如今,當香港、新加坡和台灣等鄰近地區都已有大學進入世界一流大學行列之際,澳門的大學應如何提升國際競爭力,爭取早日晉身一流大學之列?

參照世界一流大學的做法,成立捐贈基金,藉籌款拓展資源,以支持大學的長遠發展,這不僅是世界高等教育發展之大勢,也是澳門高校真正邁出澳門,與世界一流大學接軌的重要標誌。

基金會 一流大學的驅動機 

大學捐贈基金源於歐美,有著悠久的歷史,在其發展中更佔了舉足輕重的位置,例如歐美的大學,捐贈更成為大學最重要的經費來源。美國歷史最悠久的哈佛大學就以其第一位捐贈人約翰.哈佛(John Harvard)命名;耶魯大學在一八九○年成立了全美第一個校友基金會,專門接收校友、個人、基金會或企業的捐贈。在歐洲英國,舉世知名的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也擁有綿遠悠長的捐贈傳統。

歐美大學的基金會一開始時資金並不充裕,但往往能隨著大學的聲譽日隆,培養的學生越頂尖,捐贈率也越來越高。耶魯大學捐贈基金在一八二二年創立時戶口不足三萬美元,二○○九年底該基金已累積至約二百二十六億美元。美國各大學每年所獲得的捐贈金額與其大學排名也有著緊密的聯繫。連續多年獲得最多捐款的首幾間美國大學依次序分別是哈佛大學、耶魯大學、斯坦福大學、普林斯頓大學和德克薩斯州大學體系。這些大學恰巧全是公認的頂尖大學。最負盛名的哈佛大學去年的捐款總金額高達二百五十六億美元,已成為世界上接受捐款最多的大學。

美國一流大學當中,德克薩斯農工大學就是憑創立捐贈基金躍身一流大學的成功例子,它對澳門高校亟有參考和鼓舞作用。該校創立於一八七六年,在一九八○年成立捐贈基金之前,只是一間以教學型為主的大學。一九八○年代期間,該校管理層決心將學校轉型為一流大學,並為大學制定了二十年發展規劃,同時創立了捐贈基金,成功透過社會和校友籌募到巨額捐獻,協助大學持續穩步上揚。到了二○○○年時,大學已成功晉身美國最佳一百所大學之列,這時基金的總額也超越了五億美元。目前,這間大學已躍升為世界百大名校之一,其基金會總額也逾五十億美元。

基金會就好比一座推動大學發展的驅動機,能為大學的持續發展提供永不停息的動力,使其教學與研究保持國際競爭優勢。大學可運用基金會的資金招攬世界級講座教授,發展創新教學與研究,資助不同教學部門發展卓越專案,設立各類獎學金及獎勵計劃,以吸引全球尖子入讀以及購置一流研究設備等,從各個層面整體提升大學的教研質素。大學與基金會的發展是相輔相成的,大學辦得越好,社會認同度高,捐贈率自然上升,反過來,大學也因為有了基金的財力支持,辦學水平也會節節攀升。

拓資源,邁向世界一流大學

澳門大學是澳門第一所公立大學,自一九八二年建校以來,便朝著國際化大學的目標邁進。經過近三十年的成長,明年將屆而立之年,也代表其將進入施展更宏大抱負和實踐教育使命的重大階段。在此關鍵時刻,澳大發展基金會正式宣佈成立,進一步推動社會賢達、校友、教職員和學生捐貲大學,同時冀透過持續的捐贈行為凝聚社會向心力和熱心教育的捐獻文化,使社會與澳大聯手促成更多具前瞻性和飛躍式的學術發展。

澳大一直都有捐贈的傳統,但卻未能在本地社會和校友裡形成氣候以至捐獻文化。在一九九○年代,大學先後獲得何賢先生、王寬誠先生和何鴻燊博士等一批社會賢達的慷慨捐贈,一時傳為佳話。至二○○六年,校友劉少榮為報效母校培育之恩,捐贈了港幣一百萬元,為校友捐款樹立良好的典範。為了提升澳門特區高等教育的國際競爭力,為本地培養優秀的頂尖人才,高瞻遠矚的前任特首何厚鏵於是一力促成澳大發展基金會的成立,並發動社會人士踴躍捐贈,冀憑社會的財力將澳大發展成為一所國際化和現代化的世界一流大學。

澳大新校園帶來的天時、地利、人和的發展契機,明確了基金會將來的籌款定位和方向:所有募款都是為了扶助澳大實現一流大學的目標,為本地區培養出類拔萃的優秀人才!一石激起千層浪,澳大發展基金會在半年內已籌得近三億澳門幣,在如此短時間內籌募如此大筆的捐款,在其他國家或香港的大學也很難做到。籌款的成功不單反映了社會人士熱心支持教育事業的態度,也反映了他們對澳大三十年來建立的卓越成果的認同。

或有人會質疑,澳大作為立公大學,既然有政府的公帑支持,為何仍要公開籌款?根據資料顯示,從一九九二年至二○○五年,美國大學的私立大學的基金增長規模大概在二點九倍左右,但是公立大學的基金規模增長卻在四點二倍。這結果看出美國公立大學對財政來源的態度轉變。世界一流的大學(無論公立或私立大學),都深明政府的資助僅可以支持大學的恆常支出,至於一些前瞻性的大方案,必須依賴社會資源的強力支持,無庸置疑,捐贈已成為促成一流大學的重要關鍵。
 

捐贈率,一流大學排名的指標

捐贈是一套長遠的規劃,基金會除接受大額捐贈外,還需珍視來自各方的小額捐贈,推動校友和市民參與。捐贈不分大小,大家都在努力為教育事業增添一磚一瓦。在捐款的過程裡,大學積累的不僅是金錢,而是一份信任、認同、寄望和聯繫,而捐贈文化也在日積月累,一點一滴中慢慢地開枝散葉。

美國斯坦福大學就十分注重培養在校生以及年輕校友的捐贈傳統,考慮到校友的經濟收入,學校往往會設立等額捐贈計劃予以鼓勵。比如二○○二年的畢業捐贈號召每個畢業生為斯坦福基金捐贈至少二十美元,每筆二十美元以上的捐贈將得到校友Peter Bing雙倍金額的配對以及家長顧問委員會的等額配對。香港大學最吸引捐贈者的籌款項目,是“芥菜籽行動”,校友、教職員工都可以選擇捐款的數目和捐贈的對象。至今香港大學獲得的捐款額最高為港幣十億元,少至港幣一元也有。美國大學的排行榜,也以“校友年度捐款率”而不是“捐贈額”作為大學評價的一項重要指標,雖僅佔百分之五,卻體現了校友對大學的信任和歸屬感。二○○九年,世界一流大學的校友平均捐贈率已超過百分之四十,可見一流大學的校友捐款率也絶對是一流的。

澳大可參照一流大學的籌款經驗,在發動社會賢達和領袖大額捐獻的同時,鼓勵校友以小額捐贈起步,逐漸養成校友回饋大學的傳統,待其有更大經濟能力後,必然向母校進行大筆的捐贈。校友生活在社會各個階層,若持之以恆,必可帶動整個社會的捐款文化,逐漸形成社會支援教育事業的優良傳統和奉獻文化。但如何維持基金會的運作,才不會白白浪費捐贈者的一番善心?這就需要有一套嚴謹的基金管理制度和有一班熟悉大學發展的專業籌款隊伍,把大學的卓越貢獻和使命讓校友和社會了解,爭取認同,讓他們深深感受到大學的成功就是自己的成功,資助教育事業更是光榮的使命。在接受捐贈時,大學還須牢固緊守學術自由的原則,保證所有捐款以合理和妥善的方式運用。

澳大明年將邁向三十週年,聽聞該校已在策劃一系列慶祝活動,當中重點項目是展開三十年週年紀念年度籌款計劃,成效如何,仍是未知之數。但從過去半年基金會籌款的成績可預見,未來一定可以在籌款的金額上更上層樓。澳大正處飛躍的階段,要實現願景,要施展策略,要發展成為一所深受本地和世界認同的一流大學,就必須邁出與一流大學接軌的步伐,謀求更加充沛的資金支持,促成大學實現教學、學術和研究的目標,爭創一流。以澳大多年累積的教學和研究實力,加上基金會的財力支持,相信要實現世界一流大學的願景絶對不會是夢想。

(此文章刊於澳門日報,2010年7月7日,E0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