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口醒目地貼著「香港的蔓珠莎華:梅艷芳與港式流行文化」的海報,書櫃擺放著王家衛電影的海報、凱斯哈林的畫,桌上放著哆啦A夢和阿童木的模型,這是澳門大學傳播系助理教授李展鵬的辦公室。在這個充滿流行元素的空間裡,不可或缺的還有台灣學者兼作家林芳玫所著的《解讀瓊瑤的愛情王國》,這是李展鵬深刻研究流行文化的起點。

研究流行文化的敲門磚

在流行小說盛行的90年代,李展鵬從倪匡筆下的科幻冒險世界讀到金庸心中的俠義真情,也愛瓊瑤和亦舒筆下感人至深的愛情故事。「以前沉迷看書真的到了要家人罵你才出來吃飯的地步,上課也會偷偷看,就是拿著書不放。後來我在台灣讀大學,買了這本《解讀瓊瑤的愛情王國》,才發現原來一些以為只是娛樂一下的東西,其實有很深的含義,這本書給我打開了一扇窗戶,讓我明白流行文化之所以能觸動很多人,是因為它跟當代的感覺結構相通,是一種接通社會的文化結構。」

除了教職外,李展鵬還擔任《新生代》雜誌總編輯、香港電影評論學會會員、澳門電台節目《澳門講場》時事評論人,著有《隱形澳門:被忽視的城市與文化》等多部著作。李展鵬最近在寫一本書以梅艷芳來透視香港,與他20年前讀到的用瓊瑤來解構台灣正好呼應。「我今天做的事情,好像在延續這本書給我的影響和啟發。我在用這本書的一個研究的角度來寫屬於我的年代,用屬於我這個年代的一些流行文化來寫當代社會。」李展鵬坦言,他過去20多年的閱讀、研究和寫作之路其實是一個自我挖掘的過程,與他的生命互相連結。「我後來讀的很多書、做的研究,都好像是在回答我為甚麼喜歡這些文化,然後這個文化的養分在我生命中留下了甚麼。」

透視現實社會的一扇窗

「一個在澳門長大的小孩,尤其那個時候,不太會知道今天叫做流行文化的東西是可以嚴肅研究的。我覺得這本書一方面讓我更瞭解瓊瑤、瞭解台灣,另一方面埋下了我對文化研究興趣的種子。」有著新聞學和中國文學雙重背景的李展鵬擅長以文化研究角度分析文本背後的社會現象。「當你讀亦舒和瓊瑤時,可以感覺到兩者是不同的,但只有深究下去,你才會發現這種差異感源於港台兩地不同的社會背景。亦舒把它放在資本主義的脈絡裡,強調『麵包』很重要;瓊瑤則更夢幻,會寫 『生死相許』的愛情,因為台灣當時經濟發展還比較慢。」

對李展鵬來說,一本好書就像一扇窗戶,但太多人只是路過看一下窗戶就走了,其實窗戶外的世界是很大的,只有走出去探索,才能看到外面的山川河流與日月不息。《解讀瓊瑤的愛情王國》恰好是那一扇窗,而李展鵬在往後的20多年都在探索窗外的風景。

體驗跨時代的時光機

在澳門土生土長的李展鵬剛到台灣讀大學時,對當地還是不太瞭解。「去了台灣才發現,這裡解嚴沒多久,原來台灣還有原住民。讀到《解讀瓊瑤的愛情王國》,我才想到這些不切實際的愛情和時代之間是甚麼關係。」李展鵬說,讀不同的書就是體驗不同的時代,大量的閱讀打開了他的眼光,讓他看到時代的豐富性,從而深入研究流行文化。「我做研究時也問自己,那些流行文化是來自哪些文化背景,又是怎樣影響我的。」

李展鵬還說:「閱讀就是想象力的培養。讀《神雕俠侶》時,你會忍不住想像小龍女的眉目神情,但影視作品其實剝奪了這個權利。想象力是很寶貴,它更能讓你親臨其境。」

來源:《澳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