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大學法學院副教授稅兵從事法律教學多年,致力於縮短法學院和法院之間的距離,在課堂上激發學生們的學習熱情,更希望學生離開課堂後能成為法律的守護者。他認為學生除了要學會從問題發掘思考的樂趣外,更重要的是掌握說理的力量。對稅教授來說,對學生的未來職業生涯負責是他的堅持,而正正是這份信念以及在教學上的傑出表現,讓他獲得了2018年澳大卓越教學獎。       


離開課堂後更愛法律

稅兵曾當過執業律師和企業高管,創辦過律師事務所,還曾掛職擔任法院副院長,擁有豐富法律實務工作經驗。對於學習法律,他形容是先結婚後戀愛的關係,就是先選了學習法律才明白法律有趣之處。“我是在學習法律的過程中慢慢喜歡上法律。有些人可能會認為學法律枯燥乏味,其實法律是一門有趣的專業,學生在學習時要不斷思考,享受思考,這過程就是一種樂趣。”他在課堂上經常強調:思考的過程比答案的本身更為重要,“我最怕學生缺乏獨立思考,人云亦云。法律問題需要從不同的角度來分析,未必有唯一正確的答案”。

稅教授於2013年來到澳大任教,之前曾任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南京大學—霍普金斯大學中美文化中心教授。他在2012年入選“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並獲得“江蘇省第三屆十大中青年法學家”等學術獎項。

他經常提醒自己,一定要讓每一個熱愛法律的學生,在走出自己的課堂後更愛法律,“法律從來不是死記硬背,是要明白一些平常沒有注意到的問題,並通過思考去瞭解法律條文背後的精神和原則,從中體會思考的樂趣。教師要幫助學生懂得圍繞理據說話,要做到言之有據,論之有理。”

稅教授年輕時第一次當辯護律師經歷敗訴,讓他汲取很好的教訓。他說:“我事前做足準備,但仍敗訴。我事後檢討時明白到,律師出庭不是去參加辯論賽,不是去法庭上展現你的犀利口才,更重要的是要掌握說理的力量,尊重庭上的聽眾、對方律師、法官和當事人,用平和的心態陳述觀點,要展示法律人的氣度。”


課堂學習緊貼現實

如何提升學生在澳門法律市場上的競爭力,一直是稅教授思量的課題。作為課程主任的他,除了在課堂上引進創新的方法帶動學生外,更突破常規聯同書院舉辦“書院議庭”,將法律課堂帶到課室外,讓學生實踐所學,真實地感受法庭上雙方答辯和審判的過程。

“書院議庭”的構想源於稅教授的一次課堂調查。新學期伊始,他常常讓同學們在紙條上回答,自己想從這門課程學到甚麼?有位同學曾寫道,希望老師教會他怎樣和別人討論法律問題的時候不會令對方打瞌睡。這觸動他思考如何把課堂學習更緊貼現實,他說:“書院議庭是一次社會仿真的教學改革,讓學生體驗真實世界中的情境,邀請書院的師生作為市民代表,聽取自己闡述法律意見。"

在過去舉辦的三場“書院議庭”當中,學生就多項熱門社會議題進行討論,例如探討Uber在澳門應否合法、如何克服澳門公共工程拖延症、澳門應否實行租金管制,並邀請書院學生和嘉賓在現場充當“市民代表”聆聽控辯雙方的意見。“書院議庭”無疑是一次創新的嘗試,讓學生親身體驗在庭上答辯的氣氛,由於學生面對的是普羅大眾,一些複雜的法律概念和條文,就必須利用生動直白的言語表達出來,提出具有說服力的法律觀點,爭取別人支持。對學生來說,除了培養他們正確的法治思維外,還是走出校園前一次熱身。”


要對學生職業生涯負責

稅教授在教學上不斷追求創新,他透過課堂互動與學生建立溝通的平台,以問題作為導向,鍛煉學生邏輯思維及批判性思考。在研究上,他亦積極鑽研法律的條文細則,努力協助完善法律規章。為了表揚他在教學方面的貢獻,澳大在2018年畢業禮上向他頒授“澳門大學卓越教學獎"。

獲獎後,稅教授坦言心情忐忑,獎項一方面是對他工作的肯定,同時亦為他帶來一點壓力。他認為教學是要對學生未來的職業生涯負責任,首先一定要把專業領域裡面重要的知識紮紮實實地教給學生,“譬如我在講授合同法時,不會隨心所欲只講自己感興趣的內容,而是會講解自己認為最重要的知識,不讓學生在未來的法律實務中感到無所適從。其次是在整個教學過程裡面,要結合本身學科的特點去引導學生。”他認為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批判能力至為重要,整個教學的內容必須貫穿對學生能力的培養。

稅教授描述上課的過程就像是帶著學生走一遍知識的森林,“當老師帶著學生穿越森林後,學生就知道如何面對未來,知道怎麼去分析和去尋找法律關係、法律背後的規則以及怎麼去尋找應對策略。”


深入淺出編寫教材

稅教授正在撰寫一本關於澳門民法的教材,幫助學生更有系統和精準地學習澳門法律。他表示:“前期的工作都做好了,之後則需要把收集的資料進行分析、解讀以及編選內容,我想把法律條文、理論學說和司法案例結合起來,用直白易懂的文字表達出來,更切實地服務澳門社會。"

很多人認為法律的任務就是實現正義,稅教授認同這想法,但他認為這不是法律價值的全部,“法律是社會正義的底線。除了定紛止爭,法律還可以承擔更多社會功能,例如在促進經濟發展的同時,透過法律去保護環境,守護青山綠水。在這個利益訴求多樣化的時代,法律人肩上的責任是重大的。"


法律結合大數據施教

澳門的法學教育,面臨著大灣區融合和人工智能(AI)時代的雙重挑戰。與時並進的稅教授認為隨著人工智能的出現,技術將會促進法律的發展。然而,如同鷹眼的人工智能終究不能替代裁判一樣,數據不能替代思想,邏輯不能替代同理心,法律守護者只能是懂得思考的生命體。他說:“雖然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有助分析法律的條文和法規,但是利用新技術研究法學數據的同時,學生應以專業問題為導向,體驗思考的樂趣,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法科學生的眼光、氣度和素養,須在反複思辨中被塑造出來。唯有如此,澳門法學教育才能順應新時代的社會變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