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澳大新語》

在大眾創新,萬眾創業的氛圍下,加上粵港澳大灣區帶來的發展動力和創業前景,令不少澳大學生計劃走上創業這條路。澳大近年全力支持師生創新創業,並鼓勵師生將科研成果轉化為產品投放市場,冀以新知識新技術為社會服務。今期封面故事,我們通過一系列文章探討師生和校友創業的抱負、澳大在產學研方面的成果,以及如何為師生提供創業支援的平台。


產學合作 貢獻社會

近年,澳門大學開始與業界緊密合作,透過不同合作模式,為把苦心經營的研究成果推出市場做好準備,轉化成對社會有貢獻的產品,令科研不再是紙上談兵。從因應社會需要到轉移成果,澳大如何探索出一條產學研持續發展的出路?


科研趨向以技術轉移為本

澳大科研團隊眾多,研究項目也涉獵不同的範疇,當中包括微電子、中醫

藥、機電工程、生物醫學、社會科學和人文等多個領域,各團隊每年需努力不懈,達至不同階段的研究目標,而且要爭取持續性經費,項目本身需具備很強的競爭力。本身是微電子專家的澳大副校長(研究)馬許願教授表示,大學內部和外部均設有不同研究資助基金可供申請,兩者皆由來自不同領域的專家審批,準則嚴謹,須具研究價值、充分理論依據、新穎學術思想、可行的研究內容等。

馬教授解釋,澳大研究資助項目大概可劃分兩類,一)理論型研究,較著重於追求學術上的真理;二)應用型研究,建基於理論研究之上,開發嶄新的應用技術,較著眼於是否對社會有所作為。兩者均有不同的資助來源,如有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NSFC)、澳門科學技術發展基金(FDCT)、 廣州市科技創新委員會等。

對於應用型研究的資助申請,項目本身需具很明確的可操作性,其研究成果日後能轉化為產物,回饋社會。馬教授認為這樣也很合理,“社會投入如此多資源,如果沒好好加以利用,那技術永遠都是純理論,如今這些準則令科研項目推向新的層次。值得高興的是,澳大獲取的研究經費一直穩步上揚。"


豐碩研究成果促技術轉移

沒有紥紮實的理論研究產出,就沒有應用的技術轉移。澳大近年的科研成績,具體可反映於師生在國際學術期刊發表論文的數量,從 2009 年約 144 篇到2017 年躍升至 1,410 篇,較過去八年上升了近十倍。當中,尤其以澳大兩個國家重點實驗室的研究成果最為突出。在投入運作 7 年後,兩實驗室先後獲海內外專家高度評價,肯定澳大在集成電路、中醫藥研究上的國際學術影響力,以及在科研人才的培養。馬教授指出,經過長年的奮鬥,澳大已積累了很多高質量的理論研究,開始邁向研究實踐的階段,當中有些更進展成新的研發,備受業界青睞,可見澳大研究正循序漸進從學術期刊中“走出來"。

目前,澳大已從國內、美國及其他地區成功申請到共 63 項專利。馬教授表示,有部分專利已吸引到國內外的企業機構問津,有些更達成合作協議,為投入生產做好準備。他說:“我們(科研人員)一直醉心工作,由概念規劃到實踐,一切從零開始,每一步走來都得來不易,現在終於來到科研成果轉化的階段。"


教研為日後技術轉移鋪路

澳大鼓勵學生創新和實踐,多參與研究實習項目;老師們除了兼顧教學和研究的工作外,也會為學生提供不同的研習機會。馬教授表示,教學和研習是相輔相成的,學生的研究成果也有機會在國際頂尖學術會議和學術期刊上發表,與來自世界不同地方的學生一較長短,這樣才令大學有優勢深化科研的發展,帶來更高質量的產出。

為配合特區政府智慧城市的建設及大學科研持續發展,澳大近年大力鼓勵師生從事具創新性的、能直接回饋社會的研究,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馬教授指出,當師生的科研項目有一定技術基礎後,如獲具國際權威的相關學刊刊登,大學便視乎其研發技術的成熟情況申請專利,從不同的層面提供專業支援,為轉化研究的技術成果作準備。另外,也成立了澳大創科有限公司,期望能為技術成果作商業配對。陸續開始有師生透過不同的合作模式, 成功與有興趣的企業接洽。“透過澳大技術支援、吸引企業投資技術研發,澳大未來將會有更多已具技術成果的項目得以孵化。"

 

迎難而上把握大灣區契機

據馬教授觀察,澳門在技術轉移方面仍處於初步的發展階段,投資氛圍及營商環境有待適應,而且這些關鍵條件也不可能在一夜間要有就有。“澳門是一個相當細小的地方,要成功啟動技術成果的孵化難度甚高,澳大科研團隊想繼續研發就要靠自己。經驗告訴我們,科技範疇的項目競爭非常激烈,未來需要與紥粵港澳大灣區不同地方政府或公司機構合作才得以發展,絕非單單在澳門可以成事。"

為了加大力度拓展應用型研究項目、推動產學研發展,澳大在 2017 年首次向廣州市科技創新委員會就相關研究申請“廣州市 2018 年科技創新發展專項(對外科技合作專題)"資助。第一次申請就有九個項目獲批,是一個相當不俗的成績。“澳大近年積極把澳大研發的科技引進到大灣區。"馬教授說:“在過去五年,我們克服了重重難關,解決了許多澳門與內地法律上的差異,開始步入產出的階段。目前,國內不少公司和地區政府對澳大研發的項目相當感興趣。"


對前景充滿信心

回望過去,馬教授認為,澳大研發得以開展及推出市場,除了感謝國家和澳門特區政府的支持外,也歸功於具國際競爭力的研發團隊。“目前,澳大研究隊伍非常穩定,不斷壯大和優化,如微電子國家重點實驗室,當中七成學術研究人員是來自澳門,也有從世界各地聘任的優秀教授,每位的投入都相當重要。”澳大在軟件上、硬件上都已俱備,馬教授看好澳大未來的科研前景,對回饋社會的技術研發充滿信心。


科研成果獲投資者青睞

創新中心:支援師生創業平台

創業離學生有多遠?

創業經驗分享–易研創始人張榮顯校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