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澳大新語》

2003年,當非典(SARS)肆虐之際,中國工程院醫藥衛生工程學部院士、呼吸道疾病專家鍾南山教授主動請纓走到疫區最危險的前線,成為中國抗擊非典的領軍人物,更贏得「抗非英雄」及「感動中國」2003年度10大人物等稱號。2015年11月28日,鍾教授接受澳門大學頒授榮譽理學博士學位,成為澳大的一分子。當日,《澳大新語》訪問了鍾教授,分享他過去10多年來與病毒對抗的經驗。

 

鍾:鍾南山 澳:《澳大新語》

澳:你一直與傳染病對抗,從中得到甚麼經驗?

鍾:過去12年,我們經歷了2003年的SARS(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爆發,H5N1、H1N1、H7N9、 H5N6,到2015的MERS(中東呼吸綜合症)。我最大的體會就是,面對這類病毒,首先要保持警惕性,一定要弄清發病的原因,然後採取治療。第二個體會就是協同作戰的重要性,尤其是在預防、公共衛生、社會輿論,還有醫院搶救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和合作,才有可能控制一個疾病。就像2009年H1N1,在中國來講,發展範圍並不是很廣,就是因為大家在合作、預防隔離和治療方面做的都比較好。做了10多年的SARS研究,我們也掌握了一些治病的規律,我們用這些辦法成功地救活了一個H5N6的病人,當時全世界有四個病人,三個死了,剩下這個被我們救活了。去年我們又成功搶救了從韓國來中國的MERS患者,令病情沒有擴散,這都是10多年經驗累計的成果。

 

澳:在你的多項研究中,哪一項你覺得是對病人有最大貢獻?

鍾:有一種病叫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治療它的方法很少,西方的方法就是吸入激素等,費用也比較貴,不適用於中國大陸。我們做了許多基礎的研究發現硫氫基具有抗氧化的作用,吃了它能預防急性發作。這是我們經過10多年的基礎研究才進入臨床,做了研究之後發現效果還是挺好的,於是在2008年發表了論文,世界衛生組織已將含有硫氫基的藥物能預防急性發作列為指南上面能使用的藥物之一。可以使用簡單和便宜的方法解決問題,我認為這項研究是對人類有點貢獻的。

 

澳:是甚麼動力支持你從醫和研究數十年?

鍾:作為醫生和研究人員,你的一生能解決一兩個未知數已經很好的了。我的動力在於希望能解決大多數人的痛苦,這就是一個出發點。

 

澳:研究人員應具備哪些素質?

鍾:第一是堅持,這裡的堅持可能10年,20年,甚至是30年。第二就是老實,即實事求是,你看到甚麼就描述甚麼,或者你看到甚麼規律就按照那個規律來做,而非想當然。我們一定要根據客觀規律尋找依據去解釋問題。有些結果剛剛好與你預測的相反,就要好好想想該如何解釋。這一點很重要,因為我們要學會尊重事實,不能做假。

 

澳:澳大正開始癌症方面的研究,你在這方面的臨床很有經驗,今後會跟澳大展開這方面的合作嗎?

鍾:澳大的健康科學學院的實驗室十分先進前沿,而且基礎研究做的相當好,教研人員在去年也特別出色,在很高端的刊物上發 表了論文。不過我覺得還是應該有個更廣闊的視野,發表文章不是我們的終極目的,終極目的是為了解決問題。所以我希望澳大的研究要拓展到臨床實踐,解決臨床的診斷治療問題,也很希望能和澳大的健康科學學院和中華醫藥研究院合作研究肺癌。我們這邊的臨床比較成熟,希望和澳大一起合作,將研究和臨床更好地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