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澳門大學「澳門互聯網研究計劃」印製之「澳門資訊傳播科技指標調查2008」年度刊物日前正式發行。截止去年年底,本澳的互聯網滲透率達到百分之六十四,由研究人員創建之互聯網數碼鴻溝指數持續下降,由前年的0.32下降至去年的0.28,顯示本澳的互聯網滲透已進入普羅大眾,各階層人士的上網機會基本上達致平等。然而,從本澳互聯網域名的登記數量來看,截止去年年底,只有二千一百七十四個以“.mo”登記的域名,人均域名擁有量為每萬名網民擁有六十六個,遠遠低於中國內地的五百六十八個水平,顯示本澳雖然在互聯網使用的普及方面達到發達國家水平,但互聯網的基礎資源方面,依然顯得薄弱。

據負責該項研究的澳門大學社會科學及人文學院助理教授張榮顯博士表示,本澳的互聯網普及程度已經開始進入成熟階段,從顯示採納新科技機會是否均等的數碼鴻溝指數來看,從前年的可接受平等水平,下降至去年的基本平等水平,反映本澳各階層採納互聯網機會的差異逐漸減少,意味著互聯網作為一個新的資訊、娛樂及溝通平臺,具備了通向不同的社會階層的基礎。

不過,張榮顯同時強調,目前,本澳的資訊科技基礎資源依然薄弱,尤其是域名的登記數量,只及國內的十分之一,加上從過往相同研究項目的發現來看,本澳網民主要依賴外來的資訊來源,要促進本澳自主發放資訊的渠道發展以及深化互聯網的使用層次,本澳有必要開放互聯網域名的登記以及簡化登記制度。目前,透過國際互聯網登記一個頂級域名,例如“.com”或“.org”,每年年費不到美金十元,而且手續簡單,不用通過資格審查,任何個人或機構都可以申請,反觀本澳的“.mo”域名登記只限於在本澳合法登記之機構才能申請,而且手續較為複雜,費用亦比頂級域名尚要貴一倍多。張榮顯呼籲,開放互聯網資源乃大勢所趨,本澳在走向國際化之際,在這方面應持更開放的態度。

有關澳門資訊傳播科技指標調查,自2007年起,由「澳門互聯網研究計劃」每年出版一期。它是過去七年來持續對澳門資訊傳播科技環境進行監察的一個綜合成果,目的是向公眾呈現2001年至2007年期間,澳門資訊傳播科技發展的一個軌跡。

其中的一個指標――數碼鴻溝指數(digital divide index)乃澳門大學張榮顯博士和北京清華大學金兼斌博士共同創建,其成果已得到國際期刊刊登,最近在全球互聯網研究計劃的年會上,受到二十多個國家專家學者的重視,未來將有更多國家地區採納該指數的計算方式來統計,以顯示一個地區各社會階層對新科技採納的平等狀況。數碼鴻溝指數的計算與基尼系數的計算原理一樣,計算得到的指數數值越大,表示越不平等。指數少於0.2為絕對平等,介乎0.2至0.3之間為基本上平等,指數大於0.4表示嚴重不平等。

「澳門互聯網研究計劃」乃一項關注新傳播科技與社會關係的長期性研究項目,由澳門大學傳播系張榮顯博士主持。自2001年始,該計劃對澳門居民的互聯網及其他資訊傳播科技的使用和影響進行研究。過去七年,一共進行了六次大規模的隨機抽樣電話問卷調查。從2003年開始,每年發佈「澳門互聯網使用現狀統計報告」,其成果被收錄在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出版之年度統計報告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