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鏡堂院士日前赴澳大新校園視察,十多名澳大校園記者和學生大使藉此難得機會與何院士見面,直接了解新校園的設計特色。以下是校園記者高紅的親歷報導。

【校園實習記者高紅報導】聽聞何鏡堂院士來視察新校園,十多名澳大校園記者和學生公關大使聞風而至,希望把握寶貴機會,向這位澳大新校園總規劃設計師當面討教。當天我們於上午10時出發,一路「過兩關」(蓮花及橫琴口岸) 、「跨兩界」( 澳、珠) 、「走三島」( 氹仔、路環及橫琴島) ( 編按: 河底隧道開通後便無需通關,可由氹仔島全天候進出校園),當大家終於11時半首次親睹新校園樣貌時,小巴上立刻引發“哇哇”聲一片。在圖書館前的寬廣廣場上,我們終於見到久聞大名的何鏡堂院士─何院士曾主持設計2010年上海世博會中國館、南京大屠殺紀念館擴建工程等眾多著名建築。這位謙謙長者雖滿頭銀髮,卻精神矍鑠,說話鏗鏘有力。我們將院士圍成一圈,聆聽他暢談新校園的設計理念,他闡述了設計的四大特色:一、嶺南水鄉特色,注重生態育人,水、島、濕地的園林式佈局,其中的深入式長廊,人行其中,空間感能不斷放大;二、書院的集群式佈局,澳大新校園的書院源於劍橋、牛津的歐洲傳統,融學習、生活、社群為一體,並由走廊連接,提供便利的交流空間;三、人車分流的立體交通體系,校園以步行為主,人車各行其道,底層是生態園林,上面是學習區域,以連廊貫通,適合南方酷熱及多雨的天氣;四、嶺南風情同南歐風格結合,其空間佈局既有嶺南的開放式處理,也有南歐相對較嚴謹的手法,在細節上更吸收了不少南歐特色,如拱廊、塔樓等。

臉上總是掛著親切笑容的何院士將其理念娓娓道來,也耐心細緻地回答同學的提問,言談充滿慈愛和親和力,儼然已把我們當成了自己的學生。何院士告訴我們,他很鍾愛這次為澳大設計的作品,「新校園是具人文氣質、自然、生態的國際化校園,以學生為本,以環境育人,我希望這裡的師生能擁有一邊享受美景一邊交流學習的環境。」

道別何院士後,我們興奮地四處參觀:新校區中部有水道貫穿,最具風情之地首數圖書館後面的中心湖──水質清澈,堤岸雖尚未鋪滿草坪及種上樹木,但日後宜人景致已不難想像。巴士在新校園內穿行,感覺校園與周圍環境非常契合,學生活動中心日後能舉辦各種活動,環校公路上還能進行陽光長跑。偌大空間不但為日後校園生活提供了多元場地,也必令同學們入住後多出一份閒情雅致,與朋友順著遊廊,或攜書細閱,或湖邊閒聊,依傍南海,面朝陽光,入眼盡是美景,內心滿是自在。

學生參觀後感受

蔡俊祥:「能體會別具一格的用心設計,將自然環境與學習環境完美結合在一起,正是我們想要的新校園。」

郭震霆:「規劃為學生著想,無論是區域劃分、走廊路徑,還是一水一草的安排,都很周到,令我們深深感受到『環境育人』的內涵。」

李穎桐:「雖然只是短短兩小時,但感受非常深刻。新校園比現校園大20倍,但她的優勢不僅只是空間上的20倍,還有比20倍更多的希望……」

曾瑋彤:「實地考察後認識到,新校園不只是面積的擴展,更是整體校園環境、設施配套都得以大幅度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