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實習記者李穎桐報導】不少世界各地的知名大學紛提倡博雅教育,不少歷史上和當今享負盛名的成功人士都得益於博雅教育,本身亦受益於博雅教育的台灣清華大學資深副校長馮達旋教授在澳大博雅學習系列講座上指出,博雅教育最重要是“引導學生有正確的態度,不要被傳統框框所限制,要勇於接受挑戰。”

博雅學習系列第四場講座於3月7日在澳大舉行,馮達旋教授以“看亞洲大學在全球新型的企業與學術的範式中的角色與責任”為題,與師生暢談博雅教育對亞洲大學發展的重要性。馮教授出生於印度新德里,畢業於美國德魯大學(Drew University)物理系,後於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取得理論物理博士,並在美國、新加坡、台灣、英國等地積累了豐富的教育經驗。

21世紀充滿巨大變革,亞洲更成為全球關注焦點,其經濟發展之快速令人眩目,經濟、文化、政治各領域更是經歷了以往無法想像的結構性變化。馮教授指出,亞洲的大學在21世紀承擔的責任更大──須肩負起為全球培養優秀人才的重責:“亞洲的大學要有破舊立新的學術勇氣和靈活的思維,才能培養出適應21世紀快速發展的人才。技術日新月異,唯有靈活的制度和思維才能應對發展和挑戰。”他同時強調,“每一所大學都倡導跨學科的教育,但很少能真正實踐。澳大非常幸運,可以有比現校園大很多的新校園,這亦促使澳大思考和實踐更多創新,而很少大學能得到類似的機遇。”

馮教授在講座上舉出歷史上和當今多個受到博雅教育影響的成功者案例,以說明博雅教育的重要性,如波音公司第一任中國總工程師王助、數學家麥斯威爾、音樂家蕭邦、寶島眼鏡創辦人蔡國洲等。在講座上,有學生向馮教授請教通識教育、博雅教育、全人教育以及大學教育四者的分別,馮教授回應時指出,“雖然名目各有不同,但大學最重要是教導學生正確的心態。學生一定不要被自己局限,要勇於接受挑戰。”他憶述當年在大學時亦有修讀與主修物理科毫不相關的哲學,更坦言哲學的思考模式對自己完成畢業論文很有幫助。

馮教授的演講風趣幽默,引發台下掌聲不斷,期間他多次鼓勵師生:“要對自己有信心,擺脫西方固有的思考模式,敢於創造亞洲的優勢。只要敢跳出傳統框框,亞洲遍地都是機遇。只要創新、靈活,便可突圍而出。”

如對上述資訊有任何查詢,請聯繫傳訊部新聞專員李小姐或鄧小姐(電話:(853)83974325),電郵:prs.media@um.edu.mo)或瀏覽澳大網頁www.umac.m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