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實習記者吳中天報道】踏入當下的影像時代,電影,已不再是單純的娛樂消費產品。它作為一種溝通渠道,越來越受人們重視。微電影時代來臨,人人都可以拿起攝錄機,用影像表達意見和看法。朝氣蓬勃、觀點獨到的年輕人,更能在影像世界裡找到一片天地,發出自己的聲音。

澳門大學珍禧書院1月19日在何賢會議中心舉辦微電影展播討論會,香港突破機構代表、“2012年青年行動錄影節”三獲獎製作團隊以及澳大3 Motion《絆》製片人代表蘇英慧受邀出席。與大家分享作品,暢談拍片心得。不少對拍電影感興趣的同學,也趁機取經。

由突破機構主辦的 “青年行動錄影節” ,2012年的主題是“建公義城市,見城市公義” ,突破機構影音及數碼媒體經理蔡廉明稱,“活動主要面向年輕人,希望鼓勵年輕人透過影像打破固有思維,獲得新觀點,也展現對城市的關愛。”三部香港微電影《小超人》、《筆事》、《回家》均由業餘團隊獨立製作,分別以不同的故事和視角,探討城市公義。”

《筆事》編劇許若曦說,“整個創作過程就是一次難得的社會調查,我們最希望拍到能反映社會現實的作品。”微電影《絆》在零預算之下,拍攝了一齣探討孤獨年輕人的故事,在展播會上受幾位香港年輕導演盛讚,“第一次看到澳門年輕導演的微電影,印象很深刻,能透過澳門年輕人的眼睛,看到不同的澳門現象。”

靈感雖然美麗,但若要將它變成現實,其過程卻總是充滿挫折。各製作團隊在展播會上回憶拍攝過程,紛紛大吐苦水,如找不到演員、預算不夠、時間太短、溝通不順等,《筆事》導演陳旭翎表示,“拍 電影要解決的難題很多,製作人員沒有決心和團結,就很難成事。如果學生將來想繼續走電影路,要盡可能擴闊生活圈子,多認識不同層面的人,了解他們的才能, 看看有沒有合作的可能。但我忠告有意投身電影行業的學生,要做好隨時得罪別人的心理準備,因為拍電影而出現意見分歧是必然的事。”

如對上述資訊有任何查詢,請聯繫傳訊部新聞專員李小姐或鄧小姐(電話:(853)83974325),電郵:prs.media@um.edu.mo)或瀏覽澳大網頁www.umac.m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