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_77702v.jpg
榮譽學院學生
IMG_0077_thumbnail.jpg
許嘉璐教授(左一)
IMG_0087_thumbnail 2.jpg
探訪老人院,傳遞愛心

「我們不能每個人都是主人。」英國文豪莎士比亞曾經這樣說。每個社會都有領袖和追隨者,每個時代,每個地方,都會出現一些才華橫溢或是有強大感染力的領導者。他們可能是政治人物,可能是科學家、文學家,只要是在每一個領域擁有領導能力的,能為社會作貢獻的人,都是領袖。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領袖人才也非橫空出世。自身的天份、個人的努力、社會的環境、成長期的培養,缺一不可。為社會培養領䄂,是推動整個社會前進的原動力。
為社會培養有領袖才能的學生,是大學一個重要使命。如何能讓優秀及有領䄂潛質的學生得到更多的資源和機會?設立「榮譽學院」就是其中一個世界高校普遍認為行之有效的方式。
美國大多數的綜合性大學,多年前已紛紛設立「榮譽學院」,視其為提升本科教育的一個途徑,為社會未來的接班人提供一個優秀的培育基地。資料顯示,1996年,美國的榮譽教育成立了自己的專業組織──全美高校榮譽教育理事會,到了2010年,全美共有1200多所高等教育機構加入該協會。美國大學的榮譽學院的設立,目的是希望在普及教育中選拔高端人才,作出專門和針對性的培訓。
澳門近年經濟的飛快發展令世界驚嘆,要社會及經濟持續發展,對人才的需求急在眉睫。澳門大學率先挺身而出,設立區內第一所榮譽學院,讓全校最頂尖的學生,接受嚴格有系統的多方面領䄂培訓,為社會培育高質素人才和領袖。這對於澳大、學生來說不僅是個挑戰,也是一個大膽的嘗試。
澳門大學榮譽學院於2009年成立,第一屆的學生現在已就讀大四,即將畢業。這三年在榮譽學院的生活,他們收獲了甚麼?這個學院的運作又是否符合當初大學的期望?對於整體澳門社會來說,榮譽學院又將帶來甚麼影響?相信大家都希望了解更多。

榮譽學院競爭激烈
工商管理學院四年級的學生羅俊英的人生,由2009年進入澳大榮譽學院的一刻,發生前所未有的改變。在此之前,他不過是個成績上佳的普通學生,從沒想過自己有朝一日能被學校作為未來領䄂來培養,更得到大學的全力支持,到美國一流學府學習交流。「進入榮譽學院成為榮譽學院的學生,確有一份自豪感,但更多感覺到的是責任,以自己做好榜樣,報答師長,回饋社會。」羅俊英到全美排行第九的波士頓學院商學院修讀完半年課程,取得平均績點3.6分,絶不遜於當地最優秀學生。
和羅俊英一樣的40多位第一屆榮譽學院學生,都是從澳大一年級最優秀的百分之十的學生中挑選出來,他們在完成本科首學年的第一學期,取得累計平均積點(GPA)最少達3.3,法學院則為15分。成續優秀只是其中一個錄取的條件,學院還要求學生熱衷參與社區活動。
榮譽學院學生與其他學生最不同之處,就是有更多有系統的領䄂才能訓練的機會。除平日學習上課外,學院還在三年裡安排不同的活動和課程,包括第一年的「自我發現」計劃,讓大家了解到自身的能力和不足,以及第二年的「領䄂能力」發展和培訓。透過由學院倡導、學生自發組織的各種活動如探訪老人等,讓學生參與公益,讓他們寓學習於活動,同時亦培養了他們的領袖才能和社會責任感。
到了第三個學年,每一屆的榮譽學院學生,都有機會到海外一流的大學學習半年,學費和生活費由學校全力支持。這些學生有機會衝出澳門,到外國一流大學,與世界最好的學生同共生活學習,文化交流之餘,更是透過互相學習了解自身不足,令學生更為成熟,擁有全球視野。

向社會領袖取經
這班本來就資質優秀、態度積極的學生,透過激烈的競爭進入榮譽學院,在榮譽學院的三載歲月,他們將要接受比普通學生更為艱辛刻苦的鍛鍊,才能脫穎而出,成為優秀的領䄂人才。
榮譽學院提供一個廣闊的平台,讓這群有機會成為未來領䄂的學生,親炙社會領袖和學術巨擘。學院會定期舉辦榮譽論壇,邀請成功人士主講,學生可以和講者討論政、經、學術等議題,正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這兩年應邀出席榮譽論壇者包括前任澳門特區行政長官何厚鏵先生、前中國駐美大使李道豫先生、前人大副委員長暨訓古學家許嘉璐教授、前葡萄牙環境部部長Carlos Borrego、國際電機電子工程師學會天線及傳播分會主席Magdalena Salazar Palma教授、澳大創校人之一黃景強博士等。
今年正全力準備出國、主修市場學、現任榮譽學院學生會會長崔樂怡說,進入榮譽學院,所得機會比她想像中要多,若不是加入榮譽學院,她接觸到的,恐怕只會局限於某一學科,她說:「能夠當面向各界知名人士請益,實在是意外收穫。」

頂尖大學交流機會難得
正因機會難得,榮譽學院的學生,都十分珍惜自己榮譽學院學生的身份,知道自己要作為榜樣,提升澳大乃至澳門的學生形象。第一屆的榮譽學院學生於2011年年初分別遠赴美國波士頓學院、羅徹斯特大學、密西根大學-安娜堡分校、伊利諾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和葡萄牙的科英布拉大學學習,汲取國際體驗。
法律學院中文法律系鍾志偉,前往葡萄牙中部的科英布拉大學進修。該大學創於13世紀,是世界最古老大學之一,在歐洲和國際學術界聲譽卓著,鄴架書多,不少更是珍貴版本。鍾志偉認為,用「書海」來形該校圖書館最貼切不過。他的另一點體會,是海外求學必須與人為善:「人在異鄉,很多問題不能獨力解決,所以要開朗外向,廣交朋友。你會發覺,不少外國人原來對中國文化和語言甚感興趣。」

多位前往美國留學的學生,例如到密切根大學交流、就讀教育學院英文教育系的楊小鳯就有深切的體會,她說:「從前,我以為美國大學生一般只是耽於逸樂,不料他們不少都很用功,寸陰是競。美國大學生須閱讀不少參考書或資料,即使凌晨一、二時,圖書館仍有學生埋頭苦讀。」(留婷婷,丁雪潔,翁敏婷和林家雯也獲補送到外國一流大學深造,詳見本專題最後部份)

成為學弟妹的榜樣

轉眼榮譽學院已進入第三屆,學長姐累積的經驗,像接力棒一樣傳承給學弟妹,啟發站在新起跑線上的他們在榮譽學院的跑道上邁步出發,奮力向前。

本學年才進入榮譽學院、母語為葡文的蘇安婷說,吸引她加入的是榮譽學院的一份社會關懷。作為大學生,要高瞻遠矚,才能走得更遠,而榮譽學院的願景之一,正是培育學生關心社區、奉獻社會的精神,透過服務社群,讓學生擴濶視野,拓展心靈。
今年踏入榮譽學院第二個年頭、科技學院機電工程系的白紫文則表示,他在榮譽學院最寶貴的收穫不僅是各種學習機會,而是與同伴一起面對挑戰、共同成長建立得來的一份深厚情誼,對他而言,這是他在榮譽學院最大的「榮譽」。
社會科學及人文學院公共行政系的吳書麒說,榮譽學院給對他而言好比一個窗口,透過這個窗口,能超越自身世界的狹隘,目睹一個更真實、更多元的世界的全貌,一個更成熟、更優秀的自己,還有勇於肩負責任、施與他人正能量的領袖意識。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伴隨著榮譽學院學生的會是一場自我發現與成長的旅途。從這個知識創造之園、領袖培育之地出發,迎向他們的,將是一片更廣濶的天地。

榮譽學院助學生展驥足 

2010年11月14日,溫家寶總理來到澳大,對澳大表現非常關心,他寄語學生:「澳大是有前途的,澳門今後的發展,澳門的未來,寄托在你們身上。大學的靈魂不僅在於物質條件,而在於它的精神,這就是自強不息,艱苦奮鬥的精神,我相信澳大會越辦越好,會形成自己的傳統、風格和精神。自強不息,奮鬥不止的靈魂永在。」
正是在國家和特區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作為澳門最大的綜合大學,澳大一直配合特區政府培訓人才的教育方針。特別是近年澳門高速發展,人才短缺已經成為澳門持續發展的瓶頸,所以設立榮譽學院的計劃對於澳大與澳門,都是一個與時並進的決定。2009年9月23日,澳大的榮譽學院正式成立,時任澳門特區行政長官的何厚鏵亦應邀出席典禮,足見特區政府的重視和支持。
倡議成立榮譽學院的澳大校長趙偉教授指出,澳大要成為區內以至世界名列前茅的大學,關鍵之一,是畢業生能否促進國家和國際社會的科技和文化發展。他深信,榮譽學院是大學成就這個理想的重要一步。趙偉校長說:「榮譽學院集中全校精英中的精英,學院畢業生將當上未來行政長官,不但有可能,而且應該做得到。」但他補充說:「所謂『榮譽學院學生』並不是代表高人一等,只是代表你有更大的責任需要承擔。『榮譽學院學生』的頭銜,既是壓力,也是動力。」

榮譽學院院長:「既精且博」
作為榮譽學院的創院院長,莫啟明教授任重道遠,他說:「要在非常緊逼的時間下成立一個與其他學院體制、教學方式完全不同的學院,這是一個很大的挑戰。況且,澳門的情況跟美國不同,我們成立榮譽學院的目的,不只是追求小班教學培養本科精英,我們有一個很明確的目標方向,就是為社會培養領袖人才,所以,不能將美國大學沿用的一套教學模式照搬過來澳大。為此,我們著手編製了一系列重點的領袖培訓課程,當中我們審慎地考慮了澳門學生的所需和所缺,例如他們缺乏國際經驗,我們就安排了社會上有成就的人士與他們進行交流對話,又補送他們到國外一流的大學修讀,親身體驗外國生活,結識不同文化背景的朋友。」

從校長提出理念到莫院長着手籌備成立榮譽學院,莫院長及其團隊對此投入了極大的心力。每次談及學院的發展,他笑言猶如看著子女成長,每一步都是深刻的印記。他說:「由零開始,當中歷經不少挑戰和困難,但看著學生的蛻變,我們都感到十分欣慰。」
莫啟明院長非常認同團隊的力量和支持,他表示:「榮譽學院的老師在啟發學生的個人潛能及協助學生自我發展方面,都擁有豐富的經驗,除了教授學生各種領袖知識和技能外,還很重視教導他們作為一個領袖必需的態度,當中包括懷抱一顆謙虛好學和關懷社會之心。」
莫院長續指出,除了個人表現優秀外,亦希望通過學院為學生提供一個廣闊的人脈網絡,集思廣益,精益求精。榮譽學院裡集合了來自澳大不同學院的優秀學生,在這裡一起生活、學習,建立起深厚的友誼。「這批學生將來會各有成就,成為社會各行各業的領袖;他們的友誼始於澳大,人脈網絡亦由此開始建立,『人和』的條件對他們未來的發展很有幫助。」
澳大橫琴校區建成後,榮譽學院將有獨立院舍,更能促進學生之間切磋琢磨的風氣,令校園生活更趨多元化,更添姿彩。

海外交流感想
今年秋季,入讀榮譽學院第一批學生完成了海外交流計劃,回到澳大。他們在世界排名前50名的歐美大學修讀一個學期,所得平均積點(GPA)達3.6分,離4這個滿分不遠,證明澳大學生的學術水平,足以與國際一流大學比肩。且聽聽多位榮譽學院學生分享他們的海外交流心得。

社會科學及人文學院中文系 留婷婷 ──美國伊利諾斯大學

今年年初,我們一行11人,離開了仍是綠樹滿街的故都小城,來到已是冰雪遍地的北國,另一座名為香檳的小鎮。在這半年的留美生涯中,我們身在各種不同種族的大融合國度裡,幾乎時時刻刻都處於學習之中。我們學習如何與形形色色的人們交往,試著了解他們特有的觀點與文化背景,並將之與自己的相比較,從而獲得了一個重新看待事物的嶄新立足點。我們也學習獨立,與室友分工合作,在遠離家人的異地宿舍裡,將書上的知識化為真實的行動,包辦起生活中的一切大小瑣事。此外,我們還學到了如何出發;在國土浩瀚的北美大陸上細細行旅,以有限的歲月換取無限的回憶,讓眼界的開闊促使了心境的成長,明白了自身的無際可能性,好在人生道路上,整裝再出發。

社會科學及人文學院社會學系 丁雪潔 ──美國羅徹斯特大學

在羅徹斯特大學,學校很少給學生安排課程,大多是提供課程,學生根據自身的興趣和發展方向,並結合學業顧問的建議自主選擇課程。我遇到的第一位教授,是一個年輕而博學的人類學教授——Osburg 教授,對中國文化十分感興趣,並且能講一口流利的中文。美國的教授十分注重與學生的互動,也十分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和創作,有時在課堂上學生講的時間比教授還多。開始的時候我很懼怕在那麼多地道的美國人面前大聲說英語,上課的時候不怎麼發表自己的觀點,後來在教授和同學地鼓勵下,我敢發表自己的觀點了。在我最後的一篇論文上, Osburg教授 說他很詫異一個母語為非英語的學生能寫出這麼流暢清晰觀點明確的論文,這無疑是我在美國交流的半年裡最值得高興的肯定。

工商管理學院財務及企業經濟系 翁敏婷、林家雯 ──美國波士頓學院
翁敏婷:這次美國波士頓學院的交流學習,除了給了我很多美好的回憶外,還給了我很多深刻的體會。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美國學生積極的學習態度、生活態度,以及他們創新的思維方式。波士頓學院的學生都很努力學習,上課時,學生們認真聽課,踴躍回答問題。下課後,也能看見很多同學在宿舍和圖書館溫習。在這種氣氛中學習,使我更有衝勁和動力。
林家雯:作為一個在澳門土生土長的學生,從來沒有真正深刻體驗過澳門以外的文化和生活,這是一個讓我人生改變的轉捩點。從那種以理解為出發點,需要大量閱讀和備課的教授方式,到同學以回答和發問為基礎的學習形式,都是在澳門少見的。有過這種曾經很遙遠現在卻能觸及的感受,人生的目標也就變得大了,眼光也放遠了,這大概就是交流的真正目的。

 

如對上則新聞稿有任何查詢,請聯繫新聞及公共關係部李小姐(電話:(853)83974325,電郵:albeelei@um.edu.mo)或瀏覽澳大網頁www.umac.m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