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澳門大學健康科學學院教授紀建光與瑞典隆德大學教授Jan Sundquist和Kristina Sundquist共同帶領的國際研究團隊發現父母精神健康狀況與兒童癌症患者死亡率存在顯著關聯。該項基於瑞典全國臨床登記資料的大規模研究表明,父母在子女確診癌症後出現的抑鬱、焦慮等精神健康問題,會顯著增加兒童癌症患兒的死亡風險。這一突破性發現強烈呼籲醫療系統將兒童癌症患者父母的精神健康監測納入常規臨床實踐,並明確將家庭心理健康干預確立為兒童癌症綜合治療中不可或缺的關鍵環節。該研究成果已發表於腫瘤學領域權威期刊《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
儘管現代醫學在兒童癌症治療領域取得顯著進展,癌症仍是全球兒童死亡的主要原因。兒童癌症不僅對患兒是重大打擊,更會對整個家庭系統造成深遠影響。既往研究表明,癌症診斷帶來的心理衝擊可能導致父母心理健康惡化,進而影響患兒的照護品質,然而父母心理健康狀況與患兒生存預後之間的關聯此前缺乏系統性驗證。這項開創性研究通過整合瑞典全國性醫療登記系統(包括初級保健診所和專科醫院記錄),首次系統揭示了父母心理健康狀況與兒童癌症患者生存預後之間的劑量 — 反應關係。
研究團隊採用全國佇列設計,對2005至2016年間確診的所有兒童癌症患者及其父母進行了長達11年的縱向追蹤分析。該研究首次證實:父母一方在患兒確診後出現心理健康惡化,患兒死亡風險增加47%。當父母雙方均出現精神健康問題時,患兒死亡率攀升至兩倍以上。這項研究揭示了家庭心理健康,特別是父母的心理健康,在兒童癌症治療中的關鍵作用。研究也顯示了建立更全面的診療模式的需要,將父母心理健康支持納入兒童癌症的標準護理體系。研究強調,將父母心理健康篩查、及時干預,包括心理諮詢和藥物管理作為標準治療流程的必需環節,可能成為提升患兒生存率的新途徑。該研究為制定兒童癌症家庭整體干預指南提供了最高等級的人群證據支援。
該研究通訊作者為紀建光,第一作者為隆德大學博士生劉怡杉。該研究獲瑞典研究理事會(Vetenskapsrådet)專項資助(檔案編號:2021-01187、2024-02734)。全文可瀏覽:https://jnccn.org/view/journals/jnccn/aop/article-10.6004-jnccn.2025.7009/article-10.6004-jnccn.2025.7009.xml。
新聞來源:健康科學學院 | |
媒體聯繫: | |
澳門大學傳訊部 | |
李巧雲 | 電話:(853) 88228004 |
梁曉珊 | 電話:(853) 88228009 |
電郵: | prs.media@um.edu.mo |